-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四川省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研究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一 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四川省产业园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各市州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提升科技创新和促进产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集聚效应突出、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产业集聚区,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园区已成为支撑全省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目前,四川已有各类产业园区204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7个(国家级高新开发区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综合保税区1个、出口加工区1个),省级园区44个。它们基本上是按照各地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和经济产业基础分布在全省五大经济区域内。其中成都经济区共有44个,成都市有17个,绵阳市有12个,德阳市有7个;川南经济区共有6个;川东北经济区有7个;攀西经济区有3个;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有1个。这一布局与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基本相吻合。尤其是17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分布基本是为多极多点发展战略布局的,如乐山、遂宁、广安、广元、宜宾、自贡、德阳、泸州和攀枝花等地都新布局了国家级高新区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为这些地区的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省级以上开发区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以来,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省204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万亿元,占了全省工业总收入的60%,园区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万,全省规模企业的入园率超过了6成,集中率达到68%。其中6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58.7亿元,工业总产值17948.2亿元,成都高新区销售收入已超过2000亿元,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超过了1000亿元,超过500亿元的有5个,包括绵阳高新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高新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和资阳经济开发区;过100亿元的有30个。这些园区在聚集优势产业,特别是促进全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钒钛稀土、食品饮料和油气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成都、绵阳及乐山市的高新区及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有效促进了全省电子信息聚集发展;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资阳经济开发区以及青白江工业园区等,则成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三)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省开放合作和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全省产业园区建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硬件方面多数实现了“八通一平”,并规划建设了商贸及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各园区还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构建各类公共技术、信息、金融及其他服务平台,完善法律、财务、评估、审计等中介服务,使园区的承载能力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已逐步成为当地投资、创业、经商、工作甚至居住生活最好的区域。吸引大批优秀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全省开发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985.9亿元,占全省的35%;实现进出口总额495.8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达到70%。近年来,省内引进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均落户在产业园区内。
各产业园区还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努力构建局部优化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能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省开发区聚集直接从事研发的人员达89034人,研发经费支出302亿元,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7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过千家,实现销售产值3421.4亿元,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
(四)产业园区已成为两化互动和产城一体建设的重要载体
由于建设初期,我省多数产业园区都建在城镇郊区或城乡接合部,属于未开发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数园区,特别是省级以上开发区不仅聚集了大量的企业,促进了产业集聚,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还加快了人口聚集,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园区聚集,由此带动了周边房地产、金融商贸、餐饮住宿、仓储物流、交通运输和网络通信等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产城一体的城镇新城区,有效促进了所在区域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成为加快产城一体建设的重要载体。不少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的初期,就将其功能定位为产城一体的城镇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投资创业和生活居住环境,已成为所在城镇最宜居、宜商、宜业的区域之一。如成绵德、乐山、泸州、内江、遂宁、自贡及达州等地的产业园区,不仅带动了产业聚集,还促进了人口聚集,有效加快了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产业园区内聚集的众多企业,吸纳了大量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入园就业,并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有效促进了城乡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