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预期寿命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 出生时预期寿命延长具有提高国民储蓄率的效应
1950年以来,世界各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呈现普遍延长的趋势。1950~1955年全球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仅为46.91岁,预期寿命低于40岁的国家中总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为27%,预期寿命高于60岁的国家中总人口占比不到29%;2005~2010年,全球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已经提高至68.72岁;2010~2015年全球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继续提高至70岁,出生时预期寿命高于70岁的国家中总人口占比已经超过66%,预期寿命不到60岁的国家人口占比仅为9%。高收入组国家和地区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从66.25岁提高至77.46岁,中高收入组国家和地区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从56.88岁提高至71.23岁,中低收入组国家和地区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从49.72岁提高至64.89岁,低收入组国家和地区平均出生时预期寿命从40.98岁提高至56.95岁。
利用178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我们对出生时预期寿命给国民储蓄率带来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固定效应方法和广义矩方法估计结果显示,出生时预期寿命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值,出生时预期寿命的延长具有提高国民储蓄率的效应。我们对中国预期寿命延长的国民储蓄率效应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与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预期寿命延长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民储蓄率水平。
二 分段预期寿命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
预期寿命本身是一个数学期望值。假设一个x岁的人未来生存时长为连续型随机变量T,x岁开始的预期寿命即为随机变量T的数学期望值,按照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方法,x岁开始的预期寿命为
。可以进一步将某一时点上的分段预期寿命定义为生命中各时段的生存年数在该点上的精算现值。例如,可以将x岁开始的预期寿命分成两段,分别为x岁至x+a岁之间的分段预期寿命和x+a岁至最大寿命ω岁之间的分段预期寿命。其中,
,我们将之定义为x岁至x+a岁之间的分段预期寿命;
为x+a岁开始的预期寿命折算至x岁的精算现值,我们将之定义为x+a岁至最大寿命ω岁之间的分段预期寿命。
1960年以来,全球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总体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1960~1965年全球平均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为39.34岁,2005~2010年已经提高至42.43岁。全球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分段预期寿命变动情况大致显示出以下规律。一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组15岁开始的预期寿命提高表现为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延长主导模式,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延长趋势明显,而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已经基本稳定。二是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组15岁开始的预期寿命提高表现为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共同主导模式,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均有明显提高。三是随着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的同步提高,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组与其他组别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而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的差距却在扩大。四是全球分段预期寿命变动模式有向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延长的趋势。
我们整理了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分段预期寿命、人口结构、经济增长率等30年的数据形成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方法,通过将分段预期寿命引入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线性模型,对分段预期寿命的储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的延长会降低国民储蓄率水平,而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的延长则会提高国民储蓄率水平,随着全球预期寿命延长模式从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延长共同主导模式向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延长单独主导模式的转变,预期寿命延长提高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三 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对国民储蓄率具有不同的交互影响效应
通过将生存概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在放松生存函数指数分布的条件下,我们对个人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体期初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与期初收入无关,消费将按照利率与时间偏好之差的速率增长。进一步,我们将个人储蓄加总得到总储蓄率方程。研究发现,总储蓄率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的系数受到分段预期寿命的影响,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率的交互项影响总储蓄率水平,其中,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率交互项的系数大于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率交互项的系数。
利用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3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方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我们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显示,老年期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率交互项的系数为正,工作期分段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率交互项的系数为负,实证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影响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其他因素.docx
- 影子银行该何去何从.docx
- 优化管理体系激发企业活力-A公司内部管理提升案例.docx
- 优化与整合中国强制公积金建设之路.docx
- 优强中国造,全球市场的生力军.docx
- 由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提议引发的思考.docx
- 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与探索.docx
- 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国际趋势及我国借鉴.docx
- 有效动员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的措施与策略.docx
- 渔业合作组织与渔民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研究.docx
- 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docx
- 原生运气、选项运气与国家福利功能.docx
- 越南海洋产业研究.docx
- 粤澳服务业合作关系发展研究.docx
- 粤澳自贸区合作进展、问题与趋势.docx
- 粤港澳专业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 粤港服务业合作的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本文系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粤港澳区域合作研究、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课题香港产业转移、就业结构与社会稳定、广东省经贸委深化粤港服务业合作研究、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基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效益分析.docx
- 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ocx
- 粤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 粤港展览行业合作与发展研究.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