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金融系统稳定.docx

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金融系统稳定.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金融系统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在本章,我们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考察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与金融系统稳定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 支付清算指标与宏观经济稳定 基于支付清算指标与经济增长及总体价格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我们可以较为粗略地对当前和未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如果实际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数值上大幅偏离基于支付清算体系运行情况得到的合理估测值,那么就存在经济紧缩或过热的风险。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基于支付清算指标的当期值对未来的宏观经济状态进行预测,以预判可能出现的风险。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首先基于第四章的分析获得宏观经济指标与支付清算指标之间的协整关系,再由当前支付清算数据生成GDP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拟合值,然后将拟合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基于支付清算数据拟合的宏观经济指标的残差分析,对特定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 我们采用以下两个拟合公式: 其中,gNGDP、gRGDP、gCARDSYS、gDCACCT分别表示名义GDP、实际GDP、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业务、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季度增量的季度同比增长率,DUM为虚拟变量,L为滞后算子。 将2008年以来相关支付清算指标数据代入式(6-1),得到名义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见图6-1)。残差的值越大,表明名义GDP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越大,因此存在金融活动超出实体经济运行的需求并产生泡沫的风险,或者是实体经济运行超出了支付系统的支持能力,可能面临掉头下行的风险。从图6-1可以看出,除了2017年第一季度,残差都在-3%到3%的区间内,总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缩减趋势。2017年第一季度的残差异常说明当期存在流动性紧缩的可能。 图6-1 名义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 类似的,将数据代入式(6-2),得到实际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见图6-2)。从图6-2可以看出,实际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范围比名义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更小,都在-1.5%到1.5%的区间内,其中2017年之前几个残差较大的时期分别为2009年第四季度、2010年第二季度、2012年第四季度、2016年第一季度。进入2017年之后,残差波动幅度较小,并且基本都在负向。结合名义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的变化状况来看,当前支付清算体系反映的金融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基本匹配。 图6-2 实际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拟合残差 二 银行间资金流动与金融系统稳定性 与宏观经济风险的时间维度相对应,因金融系统结构而产生的金融脆弱性则是系统性风险的空间维度。各类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它们之间的业务关系和可能的风险传染渠道,因此也是分析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侧面。 2017年,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资金流动中的份额保持不变,仍为25%,暂时止住了之前连续下跌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的份额有所回升,由上年的14%变为15%。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则稳定在23%。与此相应,其他银行的份额稍有下降,由上年的38%变为37%(见图6-3)。 图6-3 各类银行在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中的资金流动份额变化 从各类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中的平均每笔交易金额来看,2017年最高的依然是政策性银行,为4956万元,较2016年的5909万元显著下降。其次是其他银行,为4643万元,同样较2016年的5547万元显著下降。平均每笔交易金额较低的是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75万元和187万元,并且都较2016年有所下降(见图6-4)。总体上看,平均每笔交易金额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趋势。 图6-4 各类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大额实时支付系统中的平均每笔交易金额 在资金流向上,2017年银行间资金流转份额为82%,与2016年持平。在同类银行业机构内部的资金流转总量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份额由2016年的39%上升至4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份额则由2016年的36%下降至33%,城市商业银行的份额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由2016年的15%上升至16%,其他银行的份额则由2016年的6%上升至7%(见图6-5)。 图6-5 同类银行业机构内部资金流转份额变化 在各类银行的资金流入/流出方面,2017年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延续了自2014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出状态,并且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流出额进一步增加。农村商业银行也保持自2014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出状态,并且2017年的资金流出额大幅上升。外资银行在2017年逆转了自2014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出状态,获得了大幅的资金净流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一直保持资金净流入状态,并且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入规模近年来呈不断扩大之势。其他银行在2015年由资金净流出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