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五单元 外国诗歌四首 孤独的收割人.docxVIP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五单元 外国诗歌四首 孤独的收割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的收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内容,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了解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3.感受诗歌着色丰富的想象和渲染充分的意象。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内容,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引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重要诗人,著名的“湖畔派”三诗人(另两位诗人是柯尔律治和骚塞)的代表。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1770年生于英国坎伯兰郡考克茅斯一位律师家庭;179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圣约翰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798年他与塞缪尔·柯勒律治联名出版了《抒情歌谣集》,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一代新风;1800年华兹华斯在该书的再版前言中阐明了诗歌应描写日常生活,抒发诗人的感情,语言要质朴、清新而又富于想象的观点,从而奠定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论基础。大体说来,从28岁到40岁是他创作的旺盛时期。1813年他担任了年俸500英镑的郡税务官以后,他的诗才逐渐退化,越来越少有可诵的名篇,1835年以后竟到了才尽的地步。1843年他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1850年与世长辞。华氏早期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所激励,强烈憧憬能给全人类带来欢乐和幸福的社会。1790年至1791年间,他先后两次游历法国,对法国革命和风物表现出不胜向往之情;曾经从理性主义的抽象概念出发,设想完美的政治结构,但他追求的社会正义,完美人性具有虚无缥缈的性质,革命过程不可避免的暴力和流血使他陷入困惑和疑虑。后来他给自己规定了新的任务:通过破除陈腐之见的束缚,通过内省、回忆和与大自然神交,开拓感受和想象的新境界,创作出表现平凡题材而又闪耀深邃思想的光辉诗篇,从而给人们带来鉴赏真正的美的幸福。在他创作的旺盛的时期,他感触最清新,想象力最雄健;他憎恨压迫,同情弱小,鄙弃市侩,谴责不义;他既依恋自然,又热爱人类;既与山川草木神交,也跟寻常百姓契合;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他的好诗以清丽的意象体现崇高的理念,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极普通的事物以不寻常的微妙色彩;以其沉挚之思,清新之调,坦易之辞构成深邃动人的意境,诗风崇高,文笔俊逸。诗人一方面主张使用普通人的质朴语言,另一方面也强调淘洗提炼之功。他的佳作的语言,既自然晓畅而又崇高、凝重和多姿多彩。他反对新古典主义的矫饰、浮华和窒碍性灵的条规,但他绝不是直陈而流于浅俗。也不妨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去形容他的语言风格。一百多年以来,他一直盛名不衰,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影响了后来诗坛上的大家,绝非偶然。 (三)写作背景 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湖区的一个律师家庭,1787年进剑桥大学,1790年暑期徒步游历法国、瑞士和意大利,1791年毕业后徒步漫游威尔士,以后又曾多次徒步游历苏格兰。这期间他写了《孤独的收割人》和他最负盛名的颂诗《忆童年而悟人生》。另一种说法是,《孤独的收割人》这首诗是诗人由朋友的一则描写农家女在麦田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的日记引发灵感写成的。华兹华斯的创作,除了描写自然,歌颂自然外,另一主题就是描写和大自然息息相通、和谐相融的平常人和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诗人写劳动者的悲苦,也写他们的欢乐。在他的诗中,隐隐约约地透露这样一种思想:人生的基调是幸福的,但这幸福还要靠人的努力去争取, 去赢得。 (四)名家范读 播放名家朗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风采,同时揣摩本诗的朗读要点。 (五)朗读课文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诗朗读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整体感知 1.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 2.诗歌每小节分别侧重描写的是什么? 明确: 第1节侧重写诗人看到的收割女劳动歌唱的情景。 第2节侧重写诗人有歌声引发的联想。 第3节侧重写诗人在猜想她歌唱的内容。 第4节侧重写诗人的心灵受到震动。 (七)知识拓展 1. 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内容有何特点。 明确:写诗人看到的收割女劳动的情景,用“独自”“凄凉”等词语表现出她孤独的情境。但这节诗主要还是引出收割女的歌声,写她“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从侧面烘托歌者的专注和歌声的引人入胜。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既表现了歌声抒发的情感凄凉而悠长。 2. 诗人在第二节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收割人”的歌声优美动听? 明确:“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最遥远的赫伯利群岛”,把我们带到了一种极为艰苦的境界,然而,那胜过夜莺啼啭、杜鹃鸣春的收割女的歌声是那样的“暖人心房”“动人心肠”,给在艰苦中跋涉的人以极大的安慰和力量,这歌声唤醒春光,啼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水风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