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五单元 唐诗六首 越中览古.docxVIP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五单元 唐诗六首 越中览古.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中览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3.盛衰无常,把握当下。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手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二)介绍怀古咏史诗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与方法: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 (三)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明快。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四)写作背景 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本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五)品味鉴赏 1.诗歌从何处写起? 明确:从胜利者班师凯旋落笔。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2.作者选取了哪些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 镜头一:“战士还家尽锦衣” 战士凯旋,得到赏赐,不穿盔甲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神情烘托出来。 镜头二:“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花朵儿样的美人,在宫殿簇拥着他,侍候着他。锦衣战士,如花宫女,渲染出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气氛! 镜头三:“只今惟有鹧鸪飞” 眼前景,“鹧鸪飞”点出凄凉之境。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3.前三句极写得胜之盛,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明确:欲抑先扬,对比 前三句所写景物为作者的推测想象之景,极力渲染出当时的热闹繁华,“只今惟有鹧鸪飞”为眼前景,写出今日此地的凄凉冷落,“鹧鸪飞”三字饱含无限的惋惜和感慨,与前三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前景描写的愈繁盛,现景与之相比就显得愈凄凉,落差就越大,越让人觉得盛衰无常,嘲讽之意越冷冽。 (六)课堂小结 本课中作者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在永恒的自然面前,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胜利者是多么可笑可悲。李白在这里寄予了“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深沉忧思。 (七)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请比较: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明确: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都用了对比手法。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八)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水风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