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六单元 文言文选读 赤壁之战.docxVIP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六单元 文言文选读 赤壁之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相关常识; 2.提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掌握相关文言常识,学习古人智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提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相关文言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将学生带入幽深渺远的意境之中。 (二)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19岁中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宰相),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是当时新法推行者王安石的政敌。但他在学术上成就卓著,历时19年主编完成了历史巨著,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编书的目的是让历代皇帝把历史作为镜子,“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治理好国家。《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该书取材广泛,选材精审,取精用宏,考证详密,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作了清楚的交代。叙事清晰,文笔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有一定文学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历史巨著。 (四)历史背景 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冬。东汉末年,汉王朝政治极端腐败,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爆发了以张角等三兄弟为首的黄巾起义,其声势浩大,迅即遍及全国。东汉朝廷为镇压黄巾起义,扩大了州刺史的职权,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了,但各州刺史却乘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当时,割据一方的豪强中,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得降卒三十万,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继而“挟天子以令诸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灭了吕布、袁绍,占据了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统一了北方。为了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于建安十三年八月(公元208年7月),曹操亲自率军南下,向荆州进军。 (五)文本研读 1.课文朗读 播放范读录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扫清阅读障碍 明确: (1)通假字 ①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住”通“驻” 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 ③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 ④顷之,烟炎张天 “炎”通“焰” ⑤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雷”通“擂” (2)古今异义 ①地方数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区,与中央相对;空间的一部分。 ②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③北面而事之。 古义:面向北。 今义:指方位,与“南”相对。 3.本文共集中描写了几段人物对话? 明确:七段 鲁 肃 —— 孙 权 鲁 肃 —— 刘 备 诸葛亮 —— 孙 权 张 昭 —— 孙 权 鲁 肃 —— 孙 权 周 瑜 —— 孙 权 周 瑜 —— 孙 权 4.梳理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助画方略”),写战前决策和战斗部署(即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分为四个层次。第1层次(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形势为孙权献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前奏。第2层次(第2段):写诸葛亮到东吴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议论魏、蜀、吴三方形势;2.陈述孙权是战是降的利害关系;3.分析曹刘双方实力。第3层次(第3—5段):写东吴孙权聚众商议破曹,并决定出兵(即写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的斗争和孙权做出联刘抗曹的决定)。其中:第3段,写曹操致书威吓孙权,东吴内部张昭等人从政治、军事提出投降主张。鲁肃就孙权的地位指陈利害,极力劝说不可降曹,坚定孙权抗曹决心。第4段,写孙权召回周瑜。周瑜为孙权分析形势,筹划方略,自请领兵迎战,促使孙权下了抗曹的决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驳斥投降论调;2.分析曹操弱点;3.提出请战要求。第5段,写周瑜与孙权第二次谈话,进一步分析曹操兵力,力排众议,促使孙权消除顾虑,部署出兵与刘备并力抗曹。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指斥主降派的惊恐;2.剖析曹军兵力的虚实;3.再次提出迎战要求;4.孙权拟定作战部署。 第二部分(“进,与曹操遇于赤壁”至篇末),写战斗经过和结局(即写孙刘联军于赤壁抗曹获胜)。全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把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围绕着对战争的准备和进行,写得有条不紊。 5.简要分析文章的详略安排 围绕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是根据《三国志》中的《吴志》和《蜀志》的有关材料,采用编年记事,运用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综合而写成的。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水风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