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十三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ppt

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十三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解:①原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周庄人格化,将周庄 的环境写得生动活泼。②原文句式长短有所变化,较为灵活, 读起来更有节奏感。③改写后的句式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整 体而言较为平淡,不够灵动。 典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 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 现代人的脚步。要经过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 剖析:问的是“画线句的表达效果”,说明这一句在表达 上有特点,即运用了修辞手法。“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 棱角都已失去”运用比拟,“像磨损了边角的古籍”运用比喻。 作用都是相同的:生动形象。不过前者意在表现“石板外表磨 损”,后者的喻体是“磨损了边角的古籍”,意在表现“古韵 犹存的意蕴”。 答案: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石板外 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题型对练一] 1.本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 一例加以赏析。 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要有怎 样的慧眼才能惊喜地发现它们呢?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 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 念这片小桥流水人家了,从天空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 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 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顽皮起来,就一哄而起, 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的皇 帝。 答案:示例:描写白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白鹭飞 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描写云朵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 了它们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状态;描写晨雾句运用拟人手法, 生动地表现了它们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 2.赏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 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 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 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 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 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 不倒的动人舞蹈。 答案:运用比喻,将芦苇荡比作招展的旗帜,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大片芦苇随风摆动时舒展起伏的动态美,表现了作者目 睹芦苇荡壮阔浓郁的绿色之后内心的激荡。 考点二 从语言表达角度入手 解题指津 (一)语言表达三角度 语言表达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句式特点、语法特点和用词 效果三个角度。 1.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双重否定 句、排比句、反问句等。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 造悬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 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这一知识点在“句段的表达效果类”题型中最常考的就是 整散结合。所以,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句子有没有这一特点。 整句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结构自由,灵活多变,生动活泼。整散结合,可以使文章 张弛有致,波澜起伏,获得高度的艺术效果。如: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 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 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郁达夫《故都的秋》) 前一层整句是对散句“南国之秋”的补充,后一层整句是 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比较互衬。作者用为人称道的南国之秋 的秀美景色,来渲染、烘托北国之秋的浓烈和隽永。 2.语法特点 这一知识点在“句段的表达效果类”题型中最常考的就是 倒装。所以,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句子有没有这一特点。 类型:主谓倒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分句位移等。 作用:突出被移动的部分,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 (1)主谓倒置。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 谓语“起来”前置,突出谓语,使歌词的号召力更强。 (2)定语后置。如: 听不清!仿佛遥远的地方刮来了一阵飓风,呜呜的,呼呼 的。(杨沫《青春之歌》) 定语“呜呜的,呼呼的”后置,突出了飓风的声音,烘托 了牢房里青年学生倾耳静听的神情。 (3)状语后置。如: 早晨/一个小姑娘/默默地读着一本书/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 车上。(流沙河《电车上的小姑娘》) 将状语“在拥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后置,既实现了诗的 韵律美,又突出了状语,使小姑娘爱学习的特点更加鲜明。 (4)分句位移。如: 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