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

通用版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十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误答:D 分析:“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运用拟人,“默然” 拟人的情态;“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 我的手一样”运用比喻,把“微风”比作“爱人的鼻息”;“恬 静的红,冷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运用排比,写颜色,句式 一致。语段没有运用借代、反复的修辞手法,语段中的两个问 句是疑问句,不是设问句,也不是反问句。 正解:C 误区 2:脱离语境有效信息 示例: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 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 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还有什么用呢? 误答:新买的汽车不能没有轮胎 耕种的庄稼不能没有 收获 分析:该答案没有充分理解语境。本题要注意:补写的语 句与前面假设句能构成比喻,即本体与喻体要吻合,也就是说 两个对象之间要有相似点;其次要注意与否定句式“…… 的……不能……”的结构基本一致。该答案句式符合,但忽视 了补写的比喻句是前一句的结果这一语境意义,“购买的汽车 不能没有轮胎”不是结果,如改成“新买的汽车不能上路”则 可以。“耕种的庄稼不能没有收获”也不完全贴切,语境意思 是说失去了最主要的作用,而“没有收获”没有突出“耕种的 庄稼”的提供人营养的主要功能。 正解:(示例一)做出的饭菜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好的房子不能居住 修建的高速公路不能通车 2.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使用排 比、比喻、拟人中的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90~120 字。 野花 怒放 喜爱 答案:示例:走在小路上,我被路旁的野花吸引。虽是野 花,没有玫瑰的高贵,没有牡丹的华丽,没有莲花的典雅,但 是每一朵都争相开放,纷纷展示着自己的纯洁。在繁花似锦的 春天,她们就像一股清泉淌进心中,让人喜爱。我爱野花,还 因为那顽强不屈的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都傲然挺立着、怒 放着。 [4 种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 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 关系。 示例 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示例 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示例 1 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 相似点;示例 2 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 一体。所以,示例 1 是比喻,示例 2 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 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 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示例 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示例 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示例 3 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示 例 4 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示例 3 是比喻,示例 4 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 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 行为状态。 示例 3 和示例 4 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示例 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 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示例 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示例 1 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示例 2 是借代,只 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 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 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 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 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 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示例 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示例 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 中国。” 示例 3 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个句子可改为明喻: 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示例 4 是借代,以“解放军” 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 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 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句末只可用问号。 示例 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示例 2:谁是最可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