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dfVIP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 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第二版)(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 2007 年)。 (1 )自觉眼前灰黄暗影遮挡,视物不清、变形。 (2 )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 0.2 。 (3 )眼底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呈圆形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伴有黄 白色点状渗出。 (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OCT )等检查有助诊 断。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临床诊疗指南 - 眼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 )临床表现: 症状:眼前中央暗影遮挡,视物不清、视物变形。 眼部检查:检眼镜下黄斑区局限性盘状浆液性脱离,中心凹反光消失。 (2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① Amsler 表检查:可见中心暗点、方格变形。 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黄斑区出现荧光渗漏点、渐呈喷射状、墨渍样 扩大。 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OCT ):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 或伴有浆液性 RPE 脱离。 (二)证候诊断 1.水湿上泛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形或变小;眼底 见黄斑部水肿,视网膜呈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反射消失;兼见胸闷不 舒,胁肋胀痛,大便稀溏。舌苔滑腻,脉濡。 2. 痰浊内蕴证:多见于病情缠绵迁延,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视物变形; 眼底见黄斑部水肿减轻,出现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兼 见胸闷纳呆,食少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 3. 肝肾亏虚证:病属后期,视物仍模糊,或有视物变形、易色;眼底见 黄斑区色素紊乱, 少许黄白色渗出, 中心凹反射仍未见; 伴有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水湿上泛证 治法:利水渗湿,调和肝脾。 推荐方药: 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 白术、茯苓、猪苓、 泽泻、车前子 (包)、 当归、赤芍、柴胡、生甘草等。 中成药:五苓散、逍遥丸等。 2. 痰浊内蕴证 治法: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五苓散加减。陈皮、制半夏、茯苓、白术、猪苓、 泽泻、丹参、生薏仁、贝母、生甘草等。 中成药:二陈丸、参苓白术散(丸)等。 3. 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活血明目。 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泽泻、茯 苓、丹皮、丹参、昆布、炙甘草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二)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1 )应用时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用。 (2 )常用穴位:风池、球后、头临泣、太阳、翳明、百会、合谷。捻转 之平补平泻,或不施手法。 2. 皮下注射 主要是当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应用复方 樟柳碱注射液( 2ml/ 支)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1 支 / 天。 3. 离子导入 离子导入也是作为配合口服中药的辅助治疗方法。 导入药物:丹参注射液,每次 2 mL/ 眼。导入方法:使用离子导入仪, 采用眼枕导入法, 取两个直径为 3 ~4 cm 的圆形电极置于双眼上, 另取 一个 6 cm ×10 cm 的电极置于枕部。导入时间:每次 15 分钟。通电强 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常用 1 ~ 2 mA 。治疗频率:治疗的最初 2 周为 1 次/ 日,后频率延长为每 3 日 1 次。 灼伤是本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要定时巡视,特别是 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如指针自动上升超过规定的强度,应及时将其 调至合适的位置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三)其他疗法 1.光凝治

文档评论(0)

157****06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员助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