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 案 首 页
班级
17牧高3班
讲课时间
2018.4.12
章节
心血管系统
计划课时数
2
课题
血液生理
课的类型
课 堂
教学方法
电化教学
教学仪器
多媒体教室及器材
教学目的(目标)及要求
1.了解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机能;
2.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和血凝机理。
教学重点
1.血液的主成份,红细胞、白细胞的分类等。
教学难点
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关键
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演示实验内容
PPT展示解剖实物照片
参考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畜禽解剖生理》第二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畜禽解剖学》第二版;
教 学 进 程
项 目
时间分配(min)
板 书 计 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位置:心脏位于胸腔纵隔中,夹于左右两肺之中,略偏左。
2.结构:心脏可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四部分。
5
多媒体上课则有演示文稿展示,不足部分临时用鼠标写出或用WORD文档临时打出;
如果在课堂则列出标题,重点语句。
讲授新课:
一、血管的分类
血管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种。
(一)动脉
动脉为引导血液出心脏,流向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管,逐步分支变细,接毛细血管。管壁厚而有弹性,出血时呈喷射状。动脉管壁分为三层:外膜,中膜和内膜。
(二)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为动脉和静脉间的微细血管,短而密,相互吻合成网。管壁很薄,具有较大的通透性,有助于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三)静脉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脏的血管,其管壁与动脉相似。大多数静脉,特别是分布在四肢的静脉,内膜形成静脉瓣,游离缘伸向管腔,并朝向心脏,有防止血液逆流的作用。
二、血管及其分布
动物的血管分布如图2-33。
(一)小循环(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的通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二)大循环(体循环)
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前、后腔静脉→右心房的通路,叫大循环或体循环。
7.3 血液
血液的特点: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注意: 血液离心后分为上层的血清,中层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地在心血管系中循环流动着。血液在流动过程中,运输营养物质、激素、气体和代谢产物。
一、血量
通常说的血量是指体内的血液总量。其中一部分在心血管系循环流动着,称为循环血量;另一部分存在于肝、脾、肺及皮下等处毛细血管和血窦之中,称为储备血量。
二、血液的组成及其机能
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有形成分组成。如果将流出血管的血液放入盛有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经离心(3 000 r/ min)沉淀30分钟后,可看到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中层呈白色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深红色的沉淀物为红细胞。
(一)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含有90%~92%的水,在8%~10%的溶质中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占5%~8%),其余是各种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2%~3% )。
(二)血清
离开血管的血液不作抗凝处理,将在很短时间内凝固成胶冻状的血块,并逐渐紧缩,析出黄色清亮液体,这种液体称为血清。
(三)白细胞
1.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白细胞是有核细胞,它的体积比红细胞大,相对密度小,数量少。根据白细胞胞浆中有无特殊染色颗粒,可将白细胞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两类。颗粒细胞按其染色特点,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
在各类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多,嗜酸粒细胞较少,嗜碱粒细胞最少。
2.白细胞的机能 嗜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活跃的变形运动及敏锐的趋化性,能吞噬入侵的细菌,可将入侵微生物限定并于就地杀灭,防止其扩散。嗜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嗜酸粒性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在寄生虫病、荨麻疹和过敏性疾病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解毒等功能。淋巴细胞是具有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免疫细胞,它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
单核细胞亦具有运动与吞噬能力,能吞噬坏死细胞和衰老红细胞,它有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机能、促进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能。
3.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白细胞的生成:各类白细胞由机体的不同器官组织生成。颗粒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粒细胞分化而来;单核细胞大部分来源于红骨髓,一部分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生成于脾、淋巴结、胸腺、骨髓、扁桃体及肠黏膜下的集合淋巴结内。
白细胞的破坏:白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很短,有的只有几小时或2~4天。衰老的白细胞大部分被单核巨噬细胞所清除,小部分在执行防御任务时被细菌或毒素所破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