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Z21,doc格式,正文3795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北宋;应天书院;独特性 2 一、居于繁华的都市 3 二、官资民办的办学方式 3 (一)教学不拘一格自由开放 5 (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5 (三)人才培养目标――“以天下为己任” 6 参考文献: 6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7 正文 北宋时期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宋代是中国书院文化发展成熟的一个时期。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又是范仲淹曾就读和执教过的书院,同时也是宋代颇负盛名的书院。较之其他几个书院,应天书院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从应天书院的地理位置、办学特点、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分析应天书院办学的独特性 关键字:北宋;应天书院;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86-02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它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书院兴起于唐末,发展于五代,鼎盛于北宋时期。历代书院的建立都广泛地依靠了民间力量。但它的发展又得到了官府的大力支持。以北宋时期的书院为例,从它资金来源以及教育教学模式来看,它是官学与私学教育的结合体,在它身上既有官学的正统教育同时又吸取了私学的自由灵活的教育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书院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及其鲜明的办学特点,对当前民办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动乱局面,统一了中国大部分的疆域,北宋王朝为巩固政权加强科举制的实施,大力选拔人才,再加上当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为教育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书院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有享誉至今的北宋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后晋,由于当时处在乱世,社会动荡,官学遭受破坏,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办立私学。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南都学舍,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1009年,宋真宗御赐匾额“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1043年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1],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到很大发展。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曾在此任教,更使书院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应天书院是中原地区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与其他三个书院相比应天书院具有一定的其独特性。 一、居于繁华的都市 古代书院文化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书院在选址上会倾向于自然环境秀美的山川。如: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鉴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这三大书院均是坐落在山林之间,幽雅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环境的熏陶,地处偏远、远离繁杂。 应天书院却没有建在山林之间,而是建在了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大都市,应天书院所在的应天府(今商丘),是公元1006年更名的,取“顺应天人”之意,公元1014年,宋真宗把应天府升格为南京,为节守东南方的陪都。它与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北京燕山并称为“四京”成为宋朝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据载,当时的南京有人口约90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繁华的城市之一。另外,商丘还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千年的文化沉积。这里是火文化的发祥地,是老子、孔子的祖籍,是庄子、墨子的故里。孔孟在此传经讲学。儒、道、墨教在这里起源。自春秋时期的“国学”、“庠”、“序”等教育机构到宋代时期各大书院,这里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社会名流到此游历讲学。这种显赫的战略地位、经济实力、政治背景及文化底蕴,成就了应天书院的辉煌。坐落在繁华的都市,使得应天书院少了分与世隔绝的悠然多了分入世的承担与责任,所以说北宋四大书院中,应天书院更显亲和力。 二、官资民办的办学方式 应天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杨悫所创办,并且得到了时任归德府大将军的赵直的大力支持。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