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家孝道思想浅析(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WM7,doc格式,正文3220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墨家;孝道;墨子 1
参考文献: 5
[1]王学典编译:《墨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5
[3]张岂之:《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6
论文致谢(模板) 6
正文
墨家孝道思想浅析(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代表下层民众利益的学派,也是论“孝”最多的学派。但是墨家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墨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兼爱
关键字:墨家;孝道;墨子
墨子,名翟,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墨子生于鲁国,曾经学习儒家思想,但是不满意儒家“礼”的繁琐,于是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家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代表下层民众利益的学派,也是论“孝”最多的学派。但是墨家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墨家学派的指导思想是“兼爱”
体现墨家“兼爱”思想的事例莫过于墨子与公输班“九攻九守”的辩论,最终迫使楚王放弃攻打宋国。墨子作为鲁国人,用自己的机智勇敢帮宋国解除了一场大灾难,这正是墨家所一贯推崇的“兼爱”思,即对人的爱,不分远近亲疏、不分贵贱等级、不分地域国家,真正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墨子?兼爱中》里记载,墨子说:“看待别人的国家,要像看待自己的国家一样;看待别人的家族,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看待别人的身体,像看待自身一样。这样,诸侯相爱,就不会开战;家与家相爱,就不会互相争夺;人与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残害;君臣相爱,就有惠爱、忠诚;父子相爱,就有慈爱、孝顺;兄弟相爱,就会相互和睦;天下的人们都能相亲相爱,强者不会欺凌弱者,人多的不会强迫人少的,富人不会侮辱穷人,高贵的不会看不起卑贱的,聪明的不会欺骗憨厚的。凡是天下的祸乱、争夺、怨愤、仇恨,都不会出现,就是人们相亲相爱的缘故,所以,仁义的人都赞美它。”因为“兼爱”不分远近亲疏,所以对父母的爱与对别人的爱没有什么不同,爱别人的父母跟爱自己的父母一样,无形中就把对父母的爱降低了。这在儒家眼里看来是绝对不能理解的。儒家所讲的孝,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等级关系之上的孝道,然后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爱别人,孝别人。而墨家却打破血缘亲疏和等级差别,主张爱无差等,不避亲疏,爱别人与爱自己是一样的,“孝”也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双亲,对别人的双亲也一样的爱。孟子认为,墨家的“兼爱”泯灭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差别,将别人的父亲等同于自己的父亲,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父亲。孟子甚至将墨家骂做心里没有父母的“禽兽”
然而,墨家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而是爱的方式与儒家不同而已。《墨子?兼爱下》记载,墨子说:“我不知道孝子为双亲考虑,是希望别人爱他的双亲呢,还是希望别人憎恶他的双亲呢?按照常理来看,当然希望别人爱他的双亲。那么,我先要怎样做,才能得到这种结果呢?如果我先爱别人的双亲,然后别人回报我,也爱我的双亲。如果我先憎恶别人的双亲,别人还会爱我的双亲吗?爱人的必然也会被别人爱,而憎恶别人的必然也会被别人憎恶。”墨家认为,我爱天下所有的父母,天下所有的儿子也会爱我的父母。这是一种投桃报李的带有功利性质的孝,与儒家只强调本人对父母的爱有本质上的不同。
孔子说过:“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孝思想,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意思是,养生虽然很重要,但还不如送死那么重要。与孔子相比,孟子更加强调对父母死后的“厚葬”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了孟子葬母的故事。孟子在齐国做官,母亲去世后,孟子回家乡鲁国安葬母亲。安葬完母亲,返回齐国的路上,在一个叫赢的地方停歇。负责置办孟母棺木的弟子充虞问孟子,孟母的棺木是不是过于华美了?孟子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给父母办丧主要看两点:一是规格合不合于礼数,二是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财力。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尽力往好处办,这才算是尽了人子的孝心。
除了厚葬外,孟子还强调“三年之丧”。《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滕文公的父亲滕定公去世后,派人去邹城请问孟子如何办丧事。孟子引用孔子的三年之丧来教育滕文公,滕文公于是决定按照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原则来操办父亲的葬礼。但是文武百官听说后都不同意,理由是,前代君主谁也没有推行过这样的办法,到你身上却要违反传统,那可不行。滕文公没了主意,又派人去请教孟子,孟子坚决地说,这种事情不能求助于别人,关键还是在于太子你自己的决定。上级爱好什么,下级必然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铁环控系统中节能与降噪的优化设计分析(建筑论文).doc
- 民办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艺术心理治疗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教育论文).doc
- 基于职业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doc
- 论如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酒店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教育论文).doc
- 浅谈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教育论文).doc
- 浅析测绘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建筑论文).doc
- 终身学习视域下的五年制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教育论文).doc
- 高职学生学习汽车类专业课的积极性调动研究(教育论文).doc
- 责任制小组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医学论文).doc
- 舒适护理在显微手术治疗额叶胶质瘤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