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 《儒林外史》名著专题冲刺高分复习.docVIP

第11部 《儒林外史》名著专题冲刺高分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部 《儒林外史》(九年级下册)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幻灯片226 【情节概述】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挖苦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幸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逃婚的才女,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挖苦,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每个时代都会有这么一段外史,而吴敬梓用一支妙笔写下了自己的时代。虽然是两百多年前的古白话文小说,但是本书对现代读者几乎没有阅读障碍,阅读的过程仿佛穿越,又好似旅行,作者竟有如此妙笔,那个时代竟然如此精彩。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挖苦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挖苦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挖苦小说的顶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挖苦艺术】 (1)对照手法 例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称范进为“现世宝〞“癞蛤蟆〞,极尽侮辱贬损之能事,中举后却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极尽恭维奉承之态;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通过种种鲜明比拟,使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暗含强烈的挖苦意味。 (2)夸张手法 例如:守财奴严监生因为油灯里燃着两茎灯草费了油而在临死前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的场面描写,在夸张性的挖苦艺术中凸显了守财奴的吝啬嘴脸,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寓意含蓄深刻而又生动形象。 (3)细节描写 例如: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一直等到妻子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才点头咽了气,辛辣地挖苦了深受科举考试制度毒害的封建文人的虚伪、做作。 【人物形象】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人们容许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欢喜得发了疯。直到挨了胡屠户的耳光之后才清醒过来。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从此可以升官发财,他怎能不欣喜假设狂,以致神经错乱呢。 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他们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

文档评论(0)

131****5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