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教案.docVIP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教材分析】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是《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第3课。本课有三个子目:《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和《科技》。本课是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高光和转型时期,孕育了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变的个别因素。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核心素养培育】 1、唯物史观 通过探究明清时期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联逻辑,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通过本课教材插图《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坤舆万国全图》的研习以及对明清进步思想家人生地理轨迹的梳理,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通过研究探析《戒庵老人漫笔》、《耕织图耙耨》、《明神宗实录》《西台漫记》等文献资料和史料研习活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观点方法。 4、历史解释 通过对明清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局限的学习讨论、明清思想文化科技的成就的总结和评析,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 通过明清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通过明清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局限和危机的领会,培育学生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明清时期思想文化艺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特征;陆王心学;明清之际批判思想。 【课前准备】 利用学案进行前期课前准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京剧,王阳明及明清进步思想家,为课堂学习和讨论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文献研习、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说唱脸谱》。听后,要求学生介绍京剧脸谱和京剧,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学案导引 一、经济: 1、农业:引进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江南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2、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白银大量流入,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形成区域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商业市镇兴起。 4、主导:男耕女织、自给足的小家经济占压倒优势,专制统治压制社会进步和转型。 二、思想: 1、陆王心学:在南宋陆九渊思想基础上,明朝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民奋发立志,隐含平等和叛逆色彩。 2、李贽:明后期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3、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眼里批判君主专制,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4、顾炎武、王夫之:批判专制集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文学: 1、小说:四大明著——明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清曹雪芹《红楼梦》(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讽刺小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2、戏曲:传奇——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 京剧——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调和昆曲形成 3、大型文化典籍: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 四、科技: 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2、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 3、手工业:宋应星《天工开物》;4、地理: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5、外来:意大利利马窦与中国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绘制全国地图,利玛窦在中国绘制刊印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史料研习 1、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史料二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史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ɡ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漫记》 史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