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 准确识记文言实、虚词,掌握文言现象; 2、 分析鉴赏人物语言; 3、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 积累文言实虚词; 2、 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有些鲜活 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烛之武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烛之武, 欣赏《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 二、 简介背景,研习第一段。 1、 投影“春秋时期形势简图”,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出兵围攻郑国,那么他们出兵的理 由是什么呢?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一一以其无礼于晋,旦贰于楚也。齐读。 2、 问:何为无礼于晋?字面上的解释是什么?一一对晋国无礼。(介宾短语后置句)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投影显示: 这个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 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 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 一事。 3、 问:何为贰于楚?大家先看字面解释:(学生齐读解释,贰:从属二主;于:介词,引出 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等)比较:无礼于晋:于:对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投影显示: 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协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 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4、 这就是晋国出兵的理由。那么秦国因何要出兵呢?晋国干嘛要拉着秦国呢? 投影:秦晋之好 秦国是当时的强国,国君是秦穆公即秦伯;晋国的国君是晋文公,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 之时得到过秦穆公的协助,秦穆公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结为秦晋之好,是世代姻亲 的友好国家。 小结:以上两个原因,不外乎是秦晋二国出师围攻郑国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两个原因 与秦国根本没相关系。正所谓怕的是“师出无名”啊。其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扩张势力,称霸 诸侯,所以说“春秋无义战”。 5、 郑国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势力弱小。现在是秦晋两大强国联合围攻弱小的郑国,两国的大 军己开到了郑国境内: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学生齐读: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诵读指导:“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 “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 为动词,当“驻扎”讲。 三、 研习第二段。 1、郑国处在危在旦夕,它该怎么办呢?它有什么路可走? 投影:《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耗时耗力,伤亡大)。 翻译: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进攻,攻打。谋就是谋略。伐谋 就是指以谋略攻敌取得胜利。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谋略胜敌。 那么郑国采取的是什么计策呢? ——伐谋、伐交。于是郑国派出了烛之武,烛之武隆重出场。 2、 下面我们来读第二段。学生各自朗读。 问:这个段从字面上看,有障碍吗?有哪些文言知识要掌握识记? 梳理文言知识。 倒装句:佚之狐言于郑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省略句: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句意是:烛之武应许了他。)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3、 这个板块要求我们“因声求气”,凭借“声”来寻找“气”,通过吟咏朗诵逐渐感悟作品, 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起伏变化,从而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请问:刚才读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的话时是带着什么心情?什么语气? 或问:那么这个段中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应用什么语气朗读他 们三人的话? 3、 第二自然段诵读指导: “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 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之言一定要 读得心平气和。 4、 《左传》的语言十分简洁,如果要在辞曰、公曰、许之前加一个修饰语,用什么词语比较 合适? 学生讨论后总结:婉辞曰、愧曰、欣然/毅然许之 于是烛之武毅然前往。由此可见,烛之武已经把个人的恩怨抛在了一边。这可见他怎样 的品格?(以国家利益为重,忠义爱国。) 5、 补充介绍烛之武(投影):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 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 “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低偻,步履蹒跚。 四、研习第三段 1、问: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前往的? 夜金追而出。 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 为何夜往? ——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少惊动人,行踪保密,可见烛之武此行成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