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向 古 人 借 智 慧
《论语》导读教案
济宁市 兖州区 第六中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学习《论语》中的相关名言警句,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 想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论语》中的相关名言警句,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 想道德修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 九八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步入高中的我们,一边追求着,又一边迷惘着,当现代科技铺天盖地而来,当现实纷乱嘈杂,我们是否想着向古人借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走近《论语》。
二、“温故”那些年我们学过的《论语》
学生读《论语十则》,检查三个句子的翻译: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知新’匆匆这些年我们不知道的《论语》
学生认真读文本,思考问题:
用课文原话说说你现在了解到的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孔子姓孔名丘,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位于中国东部的现在的。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商朝是周朝的前一个朝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
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的《孔子世家》。从这篇世家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回到鲁国,过了三年就死了。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2、《论语》具体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儒家的治国理念
教育的精辟言论
为人的格言警句
“讨论争鸣”星汉灿烂,向古人借智慧
1、儒家的治国理念
克己复礼为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引导思考:
结合孔子的这种治国理念,请你对习近平主席说几句话。
2、教育的精辟言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引导讨论: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篇》)
分角色表演这一段描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3、为人的格言警句
教师举例: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_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中国书法与中国画的密切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三级跳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体育与健康_三级跳远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论语》名著导读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探秘澜沧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中西神像雕刻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高考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承担社会责任.docx
-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中国的经济发展.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我国的经济建设.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我国的政治建设.docx
- 2025-2026学年北京八十中高二(上)期中英语试卷.docx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高二(上)期中英语试卷.docx
-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热搜题速递之西半球的国家.docx
- 2025-2026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月考英语试卷.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依法治国.docx
- 2026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少年有梦.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