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PAGE
外力作用与地貌(第1课时)
【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学科素养】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能描述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对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案例分析流水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1、识别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描述其景观特点。
2、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流水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动画演示 绘制典型示意图
读图分析法
【学法指导】学会阅读视频、景观图和遥感图片,识别地貌,并推断其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冲积扇实验材料 景观照片
【教学过程】
内容环节
师生互动
活动意图
导入新课
上课前学生欣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概况
播放视频。。。。。。
承转:
刚刚我们欣赏了幽深陡峭的峡谷,气势磅礴的瀑布,蜿蜒多姿的河湾等,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形态迥异的河流地貌?这节课我们将沿澜沧江--湄公河顺流而下,开始我们的研学之旅,探究流水会形成什么地貌。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不同的河流地貌,激发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兴趣。以研学的方式将身边的河流地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觉地理就在他们身边。
新课进行
教师展示课标要求、学科素养目标
预习反馈
表扬完成较好的同学,提出存在的问题
自主学习
预习成果展示
1、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地及流经地区?
2、读图3-3-3,说出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及对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有何影响?
3、湄公河平原及湄公河三角洲的成因?
合作探究
明确要求:
准备:独立思考两分钟,写出探究题的要点,存在的疑点做好标注,一会提交小组讨论
讨论要求:
1、小组内合作探究,完善探究点的答题思路,列 出提纲,总结完善自纠结果。
2、时刻联系课本,注重学习效率。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讨论结果反馈及展示点评准备。
探究一:读图3-3-4,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形?流水向哪个方向作用才会形成如此深切的河谷?
探究二:读图3-3-5,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是怎样形成的?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的大小有何规律?
探究三: 读 《庐山桑落洲》
(1)诗中“古岸”指的是①岸还是②岸?
(2)诗中“数家新住处”会出现在①岸还是②岸?人们在此建立“新住处”,是因为此处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补充完善
探究一
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展示景观照片,教师提问:
1.峡谷景观有什么特点? 学生描述: 老师描述:
2.峡谷的横剖面呈什么型?(学生:V字型)。
3.看动画回答,流水朝向哪个方向作用才会形成如此深切的河谷?
学生回答:流水向下侵蚀,
教师总结:我们把流水向下的侵蚀作用称为下蚀。它使得河谷加深。
知识拓展:
明确峡谷景观的景观特点和形成过程。
知识拓展
展示瀑布群景观照片,教师提问:
1.瀑布景观有什么特点? 学生描述: 老师描述:
2.(演示溯源侵蚀的动画)让学生回答,瀑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这是什么侵蚀?河谷会怎么发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下方相对较软的岩层先被侵蚀掉,上方相对坚硬的岩层会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它会使瀑布向河流源头发展,我们把这种侵蚀称为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会使河谷延长。
明确瀑布景观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总结提升
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它们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探究二
冲积扇
1.教师展示冲积扇图片,教师提问:图上能看到什么?
学生回答:山地、河流、扇形堆积体、扇顶、扇缘
过渡:冲积扇是怎么形成的呢?
2. 冲积扇模拟实验
思考:1、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
2、推断山前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1、带领学生识读遥感图片。
2、引导学生书写规范,用词精炼、准确。
探究三:曲流和牛轭湖
读图3-3-6,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是怎样形成的?
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2.合作探究二
教师提示:就像我们坐汽车时,汽车急转弯,我们什么感觉?向外甩!水流也是一样的!
教师总结:我们把堆积岸称为凸岸,侵蚀岸称为凹岸。凸是长方形多出来那么一点,表示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