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儿童思维创造能力教育方法
在一项“创造力发展调查”中,结果在近 5000 份问卷中,约有
三成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或“很没有创造力”。尤其是
女性,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的比例高于男性甚多。年龄超过 60
岁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非常没有创造力”的比例更高得惊人。
同时,也有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创造力,有三成五的
人,认为自己的妈妈没有创造力。
1994 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中国、香港等九个国
家和地区参加的“未来家庭娱乐产品概念设计大赛”,中国共有
20 所学校 1300 多名选手参赛、真可谓阵容强大,气势磅礴。
然而,比赛结果却令人寒心,两个组的冠军、亚军、季军中国孩
子连边也没沾上, 最后只获得一个带有鼓励性质的纪念奖。 在人
家闪耀着想象大胆、 构思独特的作品面前, 中国孩子的作品显得
那样苍白,缺乏独创性,这怎能不令中国的家长们感到震惊 !
教育教人以知识, 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 但知识并不
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 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
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 (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 ),所
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 它并不是漫无边际、 天马行空式
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
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也会有较高的创造力。
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
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
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 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 有些孩子
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 ;有
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
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
一是发展思维技能。
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 但教授一门知
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
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壹: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 要想激
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
巧。
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
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
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 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 最好依据孩子的能
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
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 ?多少加多少等于 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诀”
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
“例”:即是多举例 ;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