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1、采用修正的方法 当已知系统误差时,可以采用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以减小系统误差。 2、在实验中尽可能减小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 用数字仪表代替模拟仪表减小读数误差; 采用先后加衰减器的方法减小失配等。 如尽量调整到水平、垂直、平行等理想位置;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三)修正系统误差的方法 1、在测量结果上加修正值 已修正的测量结果=未修正测量结果+修正值 2、对测量结果乘修正因子 已修正的测量结果=未修正测量结果*修正因子 3、画修正曲线 4、制定修正表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 1、等精度测量数据处理步骤 ①利用修正值等方法,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将已经减弱不变系统误差影响的各数据,依次列成表格; ②求出算术平均值; ③列出残差,并验证; ④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续) 1、等精度测量数据处理步骤(续) ⑤按准则检查和剔除粗大误差;若有粗大误差,应逐一剔除后,重新计算,再判别直到无粗大误差; ⑥查明系统误差原因,采取修正或减小系统误差措施,并重新测量; ⑦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 ⑧写出最后结果的表达式。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续) 2、测得值有效位数的概念 1)测得值的有效位数:指从测量数据左方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包括零)的个数,它不取决于小数点的位置。 2)一个正确有效的测量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不准确(估读位)。 3)测量结果都是包含误差的近似数据,在其记录、计算时,应依据测量要求的水平及测量可能达到的精度来确定数据的位数和取位。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续) 2、测得值有效位数的概念(续) 4)测得值的有效位数举例 3.1416,2.1173,280.12均为5位有效数字; 0.00134,134,1.34均为3位有效数字; 25.130,25.13分别为5位、4位有效数字。(非零数字后面的0代表测量精确度)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续) 3、数据修约规则 基本原则:计算过程,按最少有效位数的为参考,其它数多取1-2位有效位数,保证运算精度;数据修约时保证有效位数。 数据修约规则:先确定保留位,确定修约间距;以保留位为1,其后面数据修约规则如下:四舍六入五凑偶,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 五后皆零时: 五前为偶应舍去, 五前为奇则进一。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2 数据处理规则(续) 4、数据修约规则举例 34.945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为34.9; 34.960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为35.0; 34.9501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为35.0; 34.850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为34.8; 573.5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为574; 1.2874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1.2871.2876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1.2881.28750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1.2881.28650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1.2861.284500001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1.285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4.3 测量不确定度简介 1、测量不确定度定义 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2、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类 分为:标准不确定度(u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扩展不确定度(U)。 测量结果最终表示,用扩展不确定度。 3、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分为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1、测量不确定度 定义: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2、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区别 区别1:定义 测量误差: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是一个差值。 测量不确定度:表明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一个区间。用标准偏差,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来表示。 2021/11/14 * 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区别2:分类 测量误差 按出现于测量结果中的规律,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它们都是无限多次测量的理想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 按是否用统计方法求得,分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两种评定方法。它们都以标准不确定度表示。 2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内部环境分析.ppt
- C语言入门教程基础.pptx
- 你来比划我来猜--题库.ppt
- 福特MM0G-LE-物流管理指南-评估培训.ppt
-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市场技术.ppt
- 旅游市场营销课件.ppt
- PCB基础知识简介.ppt
- 劳动合同法培训.ppt
- 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ppt
-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材.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