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例说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docx

高中语文教学:例说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学:例说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 如何去除以“讲”代“学”这个语文课堂的沉疴宿疾,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和语言运用中“学会”语文,积累并构建起核心素养。把从“教师教课文”推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应该是变“讲”为“学”的重要路径。以阅读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来阐述如何设计微型学习任务,使“教堂”转变为真实、有效的“学堂”。 一、文本朗读 朗读是通过有意识的轻重、缓急、停顿、拖音等处理,化静态的文字符号为有声的动态语言,是进入文本、把握情感的基本路径,因而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活动内容与形式。但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是让学生“听读”名家的朗读录音了事;更有在课堂上的“齐读”不断(要知道朗读是极具个性化的)。好一些的,课堂的活动常态是教师先“指导”一番:读这篇(段)该把握住怎样的情感基调,某些关键处该怎样做技巧处理……然后让学生读,于是“人声鼎沸”一阵后就开始了文本“分析”,没有到位的点评,更没有让学生再次尝试怎样读得更好的时空。表面上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怎样读得好,但深入分析后不难看出学生失去了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融入这一活动的初始体验,自主实践的机会被剥夺了,朗读的兴味明显被削弱了。此类朗读活动虽有“活动”之表征,但由于指令模糊或者仅仅是动口而无需动手,没有贯通多种学习形式,因而“积极的语言实践”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学习方式,朗读教学所以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教学中缺乏‘得心应手的学习方式——而“学习任务”有可能填补这个‘缺位”。对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借鉴任务群设计的做法,我们应该将朗读活动上升为课堂学习任务的载体,设定任务因子,搭建朗读学习支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朗读并把握文本的情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通过以下几个学习活动,试读课文中的某段文字,用生动的声音表达出文字中沉淀的情感。 1.先默读这段文本; 2.用相应的符号在书上标出轻重、缓急、停顿、拖音等的处理方案; 3.同桌互相听读改进; 4.展示并师生共同改进,再尝试。 如果是朗读全篇,则可以设计以同质小组分别开展某一段为重点,然后分组分享各自的探究所得,以达到学会朗读全文的目标。这样,同样是朗读活动,较之前的笼统的活动就有了“任务”的因子,有了展开朗读活动的支架,除了读之外有学生需要去“做”的事,知道了该怎样去“读”,也有了呈现所“做”的结果的方式与需要,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成为了他们积极的言语实践过程,学生就有了探究中发现的乐趣与喜悦——而不是被动的“和尚念经式”的读读而已,就可能实现在朗读中学会朗读、理解文本的教学目标。 当然,开展朗读活动的目的不同,所设计的任务就应有区别。比如,用于推敲重点语句表达效果的朗读就不能等同于本文所论及的为熟悉文本、总体把握情感的朗读活动任务。 二、课文自读 阅读教学课堂尤其是新课教学,一般都少不了之前让学生“自读课文”。“用3-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是最常见的学习指令;稍好一点的,附加了几个诸如文本结构、主题或者涉及文体特征的“问题”作为学习指令。且不论大部分情况下“读”之后与教师的“教”的活动相脱节,单就指令本身学生就无法展开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读读”而已,学习手段单一,不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探究。而“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因此,在课堂中本来就少有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必须以“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思考,让自主阅读活动上升为任务统领下的真正意义的语言实践。 开讲之前布置阅读文本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熟悉文本,使学生能进入文本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就单篇文章阅读而言,可以围绕以下几个任务因子设计(一般)任务: 1.用书面的形式解决一个问题; 2.用旁注的方法写出一个发现; 3.用书面的形式提出一个疑问。 当然,具体操作上因阅读环境不同,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教材中助读系统以及文本特征等要素设计出各具特色的阅读任务。即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在教材中的作用不同,其文本阅读的任务,就应有不同。如同是一般认识上的议论文,《纪念白求恩》(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因此,《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前自读任务,就应该是: 1.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每个段落中心句; 2.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画出本文的结构图。 而同是议论文的《怀疑与学问》(统编教材九年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