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爱校”主题班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尊师爱校”主题班会 高一 16班林燕花 【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尊师爱校的情感,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 2、 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学生的道德认知升华为道德情感的自觉性。 【活动形式】 学生主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朗读诗歌、感悟歌曲、集体签名等方式,配 合主持人的讲解、点评层层推进。 【案例设计】: 一、 主持人现场采访学生:你理想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生1:我理想的学校有良好的学风,师资力量雄厚,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学 习文化知识。 生2:我理想的学校有像朋友一样的老师,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而且学校有 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持人:你为什么会选择一中?一中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3:我选择一中是因为电白一中是省重点中学,教学质量好,离我家也很 近。来到一中感觉一切都很亲切,师生关系融洽,环境优美。 生4:据我所知威海二中校风正派,师资力量雄厚。一中给我的印象很好, 纪律严明,设施齐全。 由学生的回答主持人过渡:正如大家所说,来到一中,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校 园,这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资 源;来到一中,我也深刻感受到这里就是我们理想的校园,老师在这里耕耘,学 子在这里收获。这丰硕的成果(图片展示一中的骄人成绩)令人振奋也让人心存 感激,感谢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感谢那些爱生如子,和蔼可亲的人。 二、 主持人:老师们,是你们用汗水铸就一中的辉煌,是你们用双手为我们 描绘一幅幅蓝图,能够成为电白一中的一员,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我们感到无比自 豪。升入一中,我们结识了很多新老师,刚刚初中毕业,我们有对恩师的许多怀 念,请大家回忆与老师的交往谈谈老师带给你的感动, 可以使一句话,一个动作, 一堂课或一次教诲。(学生畅所欲言,主持人灵活归纳老师在学习、生活、思想 等方面对学生的帮助) 生5: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小学时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 心理。比如说当她发现我们状态不好时,她会用精美的卡片给我们留言或写信, 这样的信我至今还留着。再比如说有一次写字比赛,我实际得了 7分,而老师为 了鼓励我就说我得了 10分,从此我更认真地写字。 主持人:这位老师很细心,也很用心,巧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学生。 生6:我讲的这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话。这位老师初一教过我, 但是今年暑假再遇到他时,他还能叫上我的名字,而且询问我中考成绩,我的成 绩不是很理想,当时老师听了之后说“这还是你吗”言语中有些严厉,当时我惭 愧极了。我知道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我也决心在高中好好学习,我准备高考之 后带着好成绩再去看老师。 主持人:老师可能只教我们一年但是他们却关注我们的一生, 希望我们都不 会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生7:我要讲的是我初四的班主任,因为我父母工作都很忙常常我一个人在 家,所以老师就经常带我到她家给我做好吃的还帮我补习功课, 今天我能够坐在 这里,我们全家都很感谢她。 主持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诲人不倦,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关心、照顾着我们,甚至用他们的生命保护、指引着我们。 (介绍李桂林、陆建芬、徐本禹、谭千秋等先进事迹)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烛照深山” 李桂林,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陆建芬,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 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 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 18年,把知识的 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 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 得到了妻 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 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 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撑起了一片蓝天。 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 村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 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 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 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

文档评论(0)

wangxing1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