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之清明》广东省王艳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之清明》广东省王艳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教学设计(公开课)广培小学王艳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魂、酒、欲”等字。2、有感情的吟诵古诗、会默写。 3、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中描写的情景,并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4、拓展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了解其风俗活动。 教学过程: 1.复习《节气歌》。 师:同学们,还记得《24节气歌》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节气歌》。(PPT出示《节气歌》,全班同学齐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介绍清明节。 师:有一个节气很特别,它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知道它是哪个节气吗? 生:清明!(PPT出示清明的简介,指名学生读) 二、依据平仄,读出诗韵 1.初读古诗。(ppt出示古诗)1.同学们,你们会读吗?齐读。2.——古人也像我们这样读这首诗吗?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吟”指的就是“吟诵”——板书:【吟诵】 4.你们还记得吟诵规则:PPT出示:平长仄短,入促韵长。 师: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平仄?(生答:平声指第一二声,用——符号,仄声指第三四声,用丨符号) 师:入声字也是诵读的拦路虎,今天我们再积累几个入声字,这首诗中的入声字是?“节、欲、牧”,读的时候要特别短促。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几个加红的字?纷、魂、村、押韵的,这些押韵的字,我们称之为“韵字”或“韵脚”。韵味、韵味,就是通过韵字或韵脚来体现的,只要把韵脚拖长了,韵味就出来了。师:谁来尝试根据平仄符号加手势读一读这首诗?5.个人、小组练习、小组展示,师适时点评 (板书:依据平仄,读出诗韵) 三、想象画面,辨明诗意 过渡:读出了平仄,却还缺诗的味道,诵读时,要通过声音把诗的画面感和内在情感读出来。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诗句。 师:清明正处在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趁着扫墓的机会外出踏青、游玩。我们来看一看这两行诗,诗中写到了什么景物呢?(PPT出示第一二行诗)雨有千万种,在这首诗中,你看到的是怎样的雨?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 师:是啊,纷纷扬扬、淅淅沥沥、连绵不绝……这怎么洒都洒不完的细雨啊,在诗人的笔下就化作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生接读:雨纷纷) (2)指导朗读。 师:“纷纷”既是描写春雨,也是描写诗人的心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的“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诗人用这纷纷雨景抒发了自己的什么情感呢? 生:我感觉到诗人有一点悲伤、难过、孤单等。 师:你从哪些字感受到作者的悲伤愁苦的?生:“欲断魂” 师:(出示魂)“魂”是会意字,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灵魂、魂魄就像什么一样在空中飘荡呢? 生:云 师:那这位行人为何会“欲断魂”?为何会感觉身体与灵魂要分开了呢?他的心、他的灵魂又将飘向何处呢? 生:飘向他的家乡。 师:清明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玩,而此时的杜牧却孤身一人在他乡,陌生的地方赶路,心中自然不是滋味,而偏偏又淋了雨,衣衫都打湿了,心里更加的凄迷纷乱了。 师:请你们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诵中去,齐读这两行诗。(全班齐读诗句) (3)想象画面。 师:读着这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 (4)拓展阅读。 师:“雨”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所以,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孤身一人时,才会忍不住对天长叹——(PPT出示,生接读: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师:难怪诗人曾几在中秋之夜遥寄亲人时,会低吟——(PPT出示,生接读: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 师:王昌龄在送别朋友时,也会吟唱——(PPT出示,生接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细雨如泪,寄托了历代文人多少愁绪啊,让我们再来齐诵这些句子。(PPT出示三个句子,生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师:除了这一个雨字,你们还发现作者把万千愁苦悄悄附在哪个词上了?请看这两行诗。(PPT出示第三四行诗句) 生:酒家。 师:是的,将愁苦寄托在酒家,寄托在酒上,(出示酒古文演变) 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大缸中的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酒液。 “酒”也是这首诗中的一个意象。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作者却孤身一人在雨中赶路。他当然愁苦,急切地想找一个地方躲雨、喝酒暖身,于是他——借问酒家何处有。(生接读: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这两行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顺着牧童遥指的地方望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诗人找到酒馆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师:诗人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后,他的描写就到此为止了,一切留给我们自己去想象,这就是诗歌的“有余不尽”。(师板书:有余不尽) 3.小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赏雨、品酒,想象诗人在纷纷细雨中行走、寻找酒家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孤单和忧愁。我们把这叫做:想象画面,辨明诗意。(师板书:想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稻草人头上的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