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秉:說“慶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說“廌” (首發) 清華簡《筮法》篇第二十九節“爻象”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肴(爻),奴(如?若?)大奴(如?若?)小,(作)於上,外又(有)(吝);(作)於下,內又(有)(吝);上下皆乍(作),邦又(有)兵命,、風雨、日月又(有)此(食?)。 整理者把字釋為“廌”,並在“”字下出注說: 廌,疑讀為“燹”。,群母之部字,試讀為見母之部的“怪”。燹怪,即火災。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第121頁。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第121頁。 按,字釋“廌”,是對的,但把“廌”二字讀為“燹怪”則嫌迂曲難信,因為“”是戰國文字常見的,並沒有用作“怪”的例子;“廌”字的用法大家也熟悉,未見用作“燹”的。 “”字即《集韻》“惎”字異體,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19頁。在戰國文字中可以用作“忌”。上博簡《孔子見季桓子》“出言不”之“”讀為“忌”,即為一例;从日从聲之字,在戰國文字中也可讀為“忌”。 參看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海峽出版集團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頁。 李守奎《楚文字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619頁。 參看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海峽出版集團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1頁。 結合字字形、其所在簡文文義,和戰國文字“”可用作“忌”的事實,我認為字應視為“慶”字之省,“廌”即“慶忌”。 從早期古文字到戰國文字中的“慶”,大多數是从廌、鹿之形从心的,戰國文字的有些“慶”的“心”旁省變為“口”,如: (《璽彙》1685“奇慶”) 甚至還出現了一種可以省去“心”的寫法: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中華書局,第644頁。 (五年龔令戈,《集成》11348) 辭例是人名“史~”,戰國文字研究者多以為此字為“慶”字異體, 同上引何琳儀書,同頁;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吉林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第653頁。當可信。此字多出來的那個“虫”形,應是“廌”尾脫離的殘形。這種省寫大概是戰國時人把“慶”字下部那個譌變為“口”的“心”旁當作無義偏旁看待後產生的譌變形。春秋戰國出土文字資料,以“廌”為名的人不少,如侯馬盟書有,《璽彙》2743有“盍”,《集成》11328王二年鄭令戈銘有“”。 同上引湯志彪書,第608頁。這些人名過去釋“廌”自然不誤,但用作人名是否有應讀“慶”的可能,似不是不能考慮的問題。 同上引何琳儀書,同頁;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吉林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第653頁。 同上引湯志彪書,第608頁。 “慶忌”是澤精,《管子·水地》:“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精也。”古人以此種澤精名取名的例子很多,是大家熟悉的。據劉釗先生研究: 《搜神記》和《白澤圖》中列舉的“罔象”、“慶忌”、“傒囊”、“喜”和“傒龍”,我們懷疑應該都與“鬾”有關,最起碼早期可能都來自一個來源或一個形象。尤其其中的“罔象”、“慶忌”和“喜”,形象都是小兒,且都來自水中,這與馬王堆帛書對“鬾”的描寫相同,不應是簡單的巧合。 他並認為“鬾”從小兒鬼繁衍出各種為害於人的山精澤怪。 劉釗《說“鬾”》,《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4期,第122—128頁。簡文說“爻”“上下皆作”,即會有兵命、風雨、日月之異象,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應該是一種不好的東西“廌 劉釗《說“鬾”》,《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年第4期,第122—128頁。 2014年1月8日

文档评论(0)

zilubu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