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7 / NUMPAGES7 《创造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Creating Psychology 课程代码 APSY1024 课程性质 选修课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 学 分 2 学 时 36 主讲教师 编写日期 课程简介 创造心理学是研究创造/创新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课程性质与目的 创造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选修课,也适合对此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学习。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创造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行为根据,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创造心理学概论(3学时) 教学内容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创造心理学研究的职业道德 创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心理学对创造问题研究的由来和发展。 重点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 难点 创造心理学的发展分期 创造与创造力(4学时) 教学内容 创造与创造力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的过程理论 创造力的评估 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的概念和已有的相关心理学理论 重点 创造与创造力的概念 难点 创造力评估的理论问题 创造的认识过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过程中的观察与知觉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常见形式 类比、联想、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科学假说 第三节 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的特点、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梦与创造 第四节 理论思维对科学认识的影响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过程中的认识现象 3、重点 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4、难点 创造性想象、梦的创造机理 创造的情感过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感在创造过程中的表现与意义 第二节 创造过程中的情绪及作用 激情、热情、心境 第三节 创造过程中的情感 理智感、情操、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美感 创造的意志过程 1、教学内容 创新是一种艰苦的心智活动 创新过程中的意志活动规律 如何培养创新所需的意志过程 创造活动中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活动中人的心理过程的一般特点 3、重点 创造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4、难点 创造过程中心理过程的交互作用 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教学内容 直觉 灵感 顿悟 直觉、灵感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活动中直觉、灵感、顿悟的概念及特点 3、重点 直觉、灵感、顿悟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 4、难点 直觉、灵感、顿悟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教学内容 创造方法概说 智力激励法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 德尔菲法 反向思维法 缺点利用法 希望点列举法 移植法 组合法 系统综合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特点 3、重点 方法的应用 4、难点 不同方法的适用性 创造与人格 1、教学内容 创造与人格的关系 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个性)的塑造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活动对人格的要求 3、重点 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4、难点 人格与创造的关系 创造过程中的人际相互作用 1、教学内容 创造过程与人际相互作用 科学群体 科学共同体、流派、学派、科学社团、科研团队 权威人物的影响与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及相互作用情形 3、重点 科学上的权威及其影响 4、难点 科学群体的边界:思想、人员、关系及伦理 创造的“社会—心理”条件 1、教学内容 适于创造的社会环境 思维方式与科学传统 社会管理体制 教育与人才培养 2、教学要求 了解创造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而且是复杂的社会活动。 创造不仅需要适宜社会条件支持,而且存在社会责任。 3、重点 创造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 4、难点 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诠释与培育 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美】罗伯特·J·斯滕博格主编,施建农等译,《创造力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9 月,第1版。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郭有遹著,《创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美】Mindy Kornhaber,Edward Fierros,Shirley Veenema著,阎力主译,吴铁钧审校,《学校中的多元智能——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美】H·加登纳著,《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 【美】特丽萨·M·艾曼贝尔著,方展画,文新华,胡文斌译,《创造性社会心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6月。 【美】 罗杰.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杨治良,郭秀艳审校,《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美】哈里特·朱克曼著,周叶谦,冯世则译,《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商务印书馆,1979年。 【美】斯蒂芬·F·梅森著,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自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