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家指导:从高考习题看古文阅读习题解答.pdf

高考专家指导:从高考习题看古文阅读习题解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专家指导:从高考习题看古文阅读习题解答 高考专家指导:从高考习题看古文阅读习题解答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阅读第二习题,一般是以考理解分析 为重点,其中包括词语作用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把握,句式的表达到 效果分析、段落大意和文章主习题的归纳、表现手法的赏评等,其难 度略大于古文阅读第一习题,是广大考生的一根难啃的骨头,失分率 比较高。 要解决这个问习题,首先必须把文章读懂。文章读不懂,就只能 凭感觉瞎蒙了。要读懂,那就必须具备充分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 基本能力。文章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基本意思已经明白,那么,成 功的关键就在于依据文章作准确、具体、深入分析了。 那么,如何进行准确、具体、深入地分析呢?和现代文阅读大致 一样,古文阅读无非是总体把握、层次分析、语句解剖和手法赏析等 四个方面。 所谓总体把握,就是在理清线索、掌握思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层次分析,就是在把握全文的 前提下,仔细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段落叙事、议论或说明的层次,明 确层意段意,并且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所谓语句解剖,就是通过 句子文字表面意思,领会其深层内涵,并且弄清结构和句式,理解其 作用;所谓手法赏析,就是从总体到局部,明白文章、段落或句子运 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能够依据具体要求进行恰切的评析。 1 我们试以20XX年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试习题二为例,加以解 说。 【试习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习题。 (13分) 九嶷山图记 ①九嶷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 谓之九嶷。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 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 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 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 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 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嶷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 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嶷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 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 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 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习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嶷山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 “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 (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3

文档评论(0)

mp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