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4张2021-2022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4张2021-2022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左传》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史书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由于都是为解说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而作,因此《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其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亡郑以陪(péi)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肆(sì) 肄(yì)业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 学术界一般认为《左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以——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可译为“凭”“靠”。 (1)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引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梳理文意——第一段 以——介词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可译为“于、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5.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6.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1)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梳理文意——第一段 以——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梳理文意——第一段 以——连词 3.表示目的关系或结果,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1)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梳理文意——第一段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可根据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动词 3.数词活用为动词 4.动词使动用法 5.名词作状 梳理文意——第一段 作者开头在写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内容:本段用简要的文字交代了晋军、秦军伐郑的原因,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设伏,这是先秦散文的常用写法。这是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 作用:为后文写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焉 1.用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焉 3.用作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4.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5.形容词、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第二段讲了什么内容? 本段写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及烛之武临危受命。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 烛之武是如何劝说的,它的言辞高妙在哪里? 解题提示: 1.找准原文。 2.准确翻译。 3.提炼总结 原文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谦辞。 对对方的敬称。 在夜里,(有人)用绳子拴着烛之武从城楼上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表明态度 以退为进 原文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把…作为疆界,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 疑问代词,哪里? 增加 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 形容词作动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