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特劳森的交流意向论意义纲领探析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斯特劳森的交流意向论意义纲领探析 1
一、非自然意义的意向结构 2
(1)S想使A做出反应r; 3
(2)S想使A确认(1) 3
(4)S想要使A确认(2) 4
二、会话意义与语言约定 5
三、意义约定的发生学描述 8
四、结语 12
文2: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13
参考文摘引言: 22
原创性声明(模板) 23
文章致谢(模板) 23
正文
斯特劳森的交流意向论意义纲领探析
文1:斯特劳森的交流意向论意义纲领探析
Abstract: While formal semantics defines meaning as truth value condition,speech act theory tends to take meaning as convention.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explanation,P. F. Strawson put forward a new meaning program called Communication-Intention Theory which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types and origin of program can be descriptively recotructed as following,fitly,linguistic meaning is specified as non-natural meaning in conveation,which both speakers inten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ntion are involved in and is represented as linguistic convention regarding right use. Secondly,linguistic convention is an independent conventional type,which makes the speech act conventional. Thirdly,the conventional force of speech act derives from the types of utterance specified by illocutionary formula,but the practice to open and convey intention shapes meaning as convention and rules。
Keyword: meaning; ; Communication-Intention Theory; convention;
如果将语言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当作表达式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即“使用中的意义”,那么作为“语用的语义学”的意义理论需要解释抽象“意义”参与会话交流的方式,所接受的功能指派,并解释此种方式和功能的来源。斯特劳森()作为牛津日常语言哲学鼎盛时期相对年轻一辈的哲学家,旨在依据格莱斯()的交流理论修正和拓展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一种既能揭示会话意义的约定本质,又能解释语言约定参与交流的方式以及约定自身来源的“交流-意向论”意义纲领。
一、非自然意义的意向结构
根据奥斯汀关于“说话即是做事”的言语行为理论,说出话语不仅是以特定方式说出语句的言语行为(locutionary act),而且是“以言行事”的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奥斯汀认为,施事行为的约定性是其本质特征,因为“施事行为甚至话语行为都包含约定”[1]。如果要求听话者达成理解(secure uptake),话语就必须附带施事力量(illocutionary force),而约定恰恰是提供话语力量的规范性条件。一旦没有这些约定,施事行为就不能被看作“在说话中做事”的言语行为。但是,究竟什么是约定呢?奥斯汀对此语焉不详,在某些场合,约定被当作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性规范,比如判决、婚礼等仪式性行为或礼貌性行为,都是遵从既有社会规范的结果。除了这种明显具有“约定俗成”色彩的施事行为,其他施事行为作为约定行为的标准,可以被化约为显性施行公式,比如表示道歉的“我很遗憾”(I am sorry that...)可以化约为更正式的“我道歉”(I apologize that...)的形式。
斯特劳森以约定解释为基础阐释“语境中的意义是什么”,但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