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docVIP

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 2 一、洋务运动时期外语教学兴起的背景 2 二、洋务运动时期外语教学的概况 3 1.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材 3 (1) 外国人所编写的外语教材 3 (2) 本国外语人才编写的外语教材 5 2.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特点 6 (1) 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 6 (2) 强调笔译实践 7 (3) 注重口译实践及其他语言运用实践 7 3.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师资 8 (1) 外语师资以洋人为主 8 (2) 适当培养本土师资队伍 9 三、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10 1. 加强通识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0 2. 拓展外语学用渠道, 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11 3. 创建高素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12 四、结语 13 文2:外语教学隐喻解读能力分析 13 参考文摘引言: 15 原创性声明(模板) 16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 文1: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学方面举措及启迪 一、洋务运动时期外语教学兴起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封闭的国门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 但由于长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在鸦片战争后的二十余年, 清朝统治者仍对外国情况不太了解。洋务派先驱郭嵩涛对此颇有感慨:中国与西洋通市二百余年, 交兵议款又二十年, 始终无一人通知夷情、熟悉其语言文字者[1].在当时的中国, 能通晓外国语言者仅有通事, 而所谓的通事, 仅能知晓几个重要的单词, 能与洋人进行几句简单的交流, 并未受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大多是专门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从事贸易中介。这些通事因忌惮洋人的实力, 在交易中经常偏袒洋人而欺瞒国人以谋取利益。李鸿章就曾评价到:如若国家怀远招携之要政依靠这些人来办理, 结果必然是彼己之不知, 情伪之莫辨, 操纵进退迄不得要领.[2]而后, 1856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继续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郭嵩焘、冯桂芬向清廷呼吁培养翻译人才。随后, 1858年的《天津条约》第五十款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 暂时仍以汉字配送, 侯中国选派留学生习英语熟习, 即不用配送汉文。自此以后, 遇有文词辩论之处, 总以英文作为正义。[3]这就迫使清政府必须立即着手培养精通外语的人才。1860年在签订《北京条约》时, 当时的军机大臣兼钦差大臣奕?与外交大臣们无一精通外语, 遂被外使嘲弄和耻笑也一无所知, 在与列强签订条约时也只能吃哑巴亏, 使我国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件事也给了奕?极大的触动。1861年, 奕?上奏咸丰帝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 必先识其性情, 今语言不同, 一切隔膜, 安望其能妥协?[4]由此可以体现出奕?当时也已经意识到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中国积弱积贫的状况暴露无遗, 这给清朝统治者当头一棒, 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成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在此思想指导下, 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正式成立, 学习的主要科目就是西方外语, 目的就是为清政府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 由此开辟了近代外语教学的新篇章。紧接着, 全国陆续开办学堂, 如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福建船政学堂、上海中西书院等, 这些学堂大多强调外语能力的培养, 以外文授课。不少学堂专设外语专业, 旨在培养合格的外语翻译人才。 二、洋务运动时期外语教学的概况 1.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材 (1) 外国人所编写的外语教材 洋务运动时期的外语教材相对比较匮乏, 早期的外语教材大多由洋人自行编写或从目的语国家引进。洋务运动前, 西方传教士马礼逊编译的《英国文语凡例传》 (A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r the Use of the Anglo-Chinese College) 是第一部专为中国人编写的外语教材。这本教材于1823年由东印度公司出版, 该书涵盖英语语音、语法、句法等知识,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非常适合英语初学者使用。然而, 这种自编自用的教材, 无法流通, 无法与其他教会学校共享, 因此无法满足当时外语教学的需要。洋务运动后, 1877年在华传教士决定成立益智书会, 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益智书会的成立体现了西方传教士们对编写外语教材的重视, 此书会在随后的几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