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猪苓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2例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关于猪苓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2例 1
见表1。 3
文2:番石榴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研究 6
1 资料与方法 7
2 结果 8
3 讨论 9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关于猪苓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2例
文1:关于猪苓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82例
猪苓汤是《伤寒论·少阴篇》少阴热化证的代表方剂,也是著名的养阴利水代表方。临床上有一类泄泻病,具备少阴热化证的特点,用治疗泄泻的传统方法既不合拍也无疗效,这类泄泻以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常见,实践中我们发现用猪苓汤治疗有一定疗效。为了探讨猪苓汤以及养阴利水法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开展了猪苓汤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4~36月,平均月;病程6~96 h,平均13 h;轻度脱水22例,中度脱水49例,重度脱水11例。对照组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4~34月,平均10月;病程9~99 h,平均 h;轻度脱水17例,中度脱水46例,重度脱水9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腹泻病诊断标准、脱水程度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试剂盒由珠江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由本院检验科按照产品说明操作。中医辨证属于阴虚津亏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执行[3]。患儿具备以下特征:喷射状大量稀水蛋花汤样便,每日4~20次;尿量减少;烦躁哭闹,不能入睡,以午后3时至夜间11时为主,子时以后稍安入睡;口渴引饮但又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伴咳嗽;舌瘦红少苔而干,脉微。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用猪苓汤加味:猪苓8 g、茯苓15 g、泽泻8 g、阿胶6 g(烊化)、滑石6 g、黄连6 g、白芍6 g、车前草20 g、乌梅15 g、诃子20 g、生姜4 g、甘草6 g。每剂煎2次,药汁混合共200 mL。服用方法:小于1岁者10 mL/(kg·d),1日内分8~10次服完;1~3岁15 mL/(kg·d),1日内分8~10次服完。
对照组
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点滴,口服思密达冲剂(~1包/次,3次/d)、金双歧片(1~2片/次,3次/d)
2组均不用抗生素,合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4]制订。显效:治疗72 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2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271()8()3()※对照组7241()15()16()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多发生在2岁以下幼儿,发病季节以9~12月多见,为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临床表现以呕吐、暴泻为主,或伴发热,因腹泻量大伤阴,而见口干渴、尿少等症。
中医认为“泄泻”有伤食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诸种证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也遵从这一观点,但不能涵盖泄泻的类型。临床上确有一种既不符合上述证型,又不符合泄泻伤阴、气阴两伤的泄泻病,临床表现为暴泻如水,尿量减少,烦躁哭闹,不能入睡,以午后3时至夜间11时为主,子时以后稍安入睡,口渴引饮但又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或伴咳嗽,舌瘦红少苔而干,脉微。具备下利、小便不利、咳、呕、渴、烦、不得眠、脉微八大特点,与《伤寒论·少阴病篇》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少阴之为病,脉微细”的论述十分吻合,并且尤其常见于轮状病毒性肠炎,这种证型我们把它称为“阴虚泄泻”[6],属于少阴热化证,病理本质是肾阴亏虚,肾气衰微,水不气化,水饮泛滥。
其发病机制是:外邪侵袭,脾胃升降失调,但外邪迅即由表入里,自太阳、阳明、太阴传至少阴;少阴阴虚,致肾气虚弱,不能温化水液,水液不得气化而为饮,在下水走肠间,洞泻如注;在上肺失濡润,失于雾露之溉,小便量少,咳而口渴;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