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一、地理条件 1、位置和范围 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特 点 影 响 温带季风气候 1、以喜温凉作物为主 2、农作物生长季节短,一年一熟 3、作物生长期较长 4、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但病虫害较少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2、黑土肥力高,有利于农业生产,单产高 2.自然条件: 气候 地形土壤水源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雨热同期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3.社会经济条件: 影响因素 特 点 对 农 业 的 影 响 工业 工业基础好 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交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人口 历史 人口密度较低 开发较晚 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生态破坏小,发展绿色农业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热量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地形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B 商品粮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A C A A 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耕作农业区 第九页,共三十三页。 林区 针叶林 栎树 白桦 第十页,共三十三页。 鹿茸 长白山人参 苹果梨 苹果 特产 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柞蚕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三河牛 三河马 东北红牛 畜牧业区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小麦 耐寒耐旱 玉米 喜温凉 水稻 好温喜湿 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2、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我国最大林区 3、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 5377 7066 5929 6929 6366 6427 5322 表: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6年) 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耕地面积广,农场经营规模大,全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 2、地区专业化生产 玉米:松嫩平原(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吉林省玉米产量全国第一)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可持续发展方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生态农业) 平原区农业: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建设人工草地;退耕还林、还牧 山区农业: 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 立体开发;由原料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转变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会计学专业中澳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PDF VIP
- 环境工程“两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教改项目立项申请书.doc VIP
- 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PPT课件.pptx VIP
- 教师如何点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培训经验分享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
- 2025年跨境电商逻辑测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挂职锻炼干部个人工作总结PPT.pptx
- 5G优化案例:5G室分覆盖指导建议.docx VIP
- Unit 4 Helping in the community Part A 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配电网检修规程,Q_GDW11261-2014.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