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调《沉醉东风·七父》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靡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 月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 闷倚篷窗睡些。 小令由于体制短小,使用方便,因而在无代散曲中无论就质量或数量来看,它都占主要地位。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和大令,是由两支以上腔调相同的支曲,(主要是从民间小曲变化而来。句调长短不齐)联缀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二、散曲在内容、语言、风格方面的特点 在内容上,散曲题材广杂,特别是它能容俗,善谐虚。在语言上,散曲大量运用白话口语和方言俗语,并常常逞才弄巧,有许多巧体。 在风格上,散曲外露显直,极情尽致,具有活跃、泼辣的特点。 元代散曲作家,就其社会身份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出身于书会才人的作家。 代表人物为关汉卿,代表作品(《中吕·一枝花》不伏老)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一类是平民及胥更作家。 这类作家以白朴、马致远等人为主要代表。 一类是达官显示宦作家。这类作家以卢挚姚燧为代表。 卢挚散曲的题材以咏史和隐逸两类为最多。无论抒发世事兴衰变幻之衰愁,或是表现田园山水之趣,大概不出中国古代土大夫“儒道互补”的精神范围,倒是一些写景状物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姚燧散曲在取材、内容等方面与卢挚大体相同。有相当数量的隐逸之作,尤其是表现男女恋情之作,巧妙、委婉、细腻,明显地表现出受诗词影响的痕迹。 第二节 元代诗文 一、元代诗文概况及元初诗文 元初的诗文作家大都是由宋、金入元的遗民,其中有以元好问为首的由金入元的诗文作家,有南方诗人方回、赵孟兆页等人,又有理学家诗人、文章家吴澄、许衡、刘因等人,还有少数民族诗文作家耶律楚材等人。 这些诗文作家以表现性灵为主要表现方式,标举魏晋以前诗为高格,论文以汉之文为高格,兼融唐宋诸子之文章精华,造成一种兼容的风尚,和南北文学合流的态势。 元代诗文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中、晚三期。初期为蒙族入主中原到大一统稍后的一段时间13年;中期社会中期的时间断限为成宗、仁宗诸朝(14世纪前40年);后期即顺帝朝,也就是元代最后的二十多年。 二、元初的诗歌望理论及诗歌创作 元初的诗人成份虽然复杂,但诗歌理论主张基本一致。以元好问为首,他们的诗歌理论都主张表现“性情之真”,“自然而然”;都反对江西末流的枯涩板滞的模拟之风,也反对江湖诗派的“伪豪放”主张李、杜并举,多元兼宗,倡导雄浑跌宕,情深远致的诗风。 郝经曾为其师元好问作墓志铭,称元好问的诗:“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方回虽为江西诗派之后劲,却在诗歌创作中,苦心致力于兼宗唐宋;刘因的诗歌理论主张多元兼融,其诗歌创作兼宗李杜,其山水诗则宗元好问。 元代初期诗歌以耶律楚材、方回吴澄、许衡、刘因等人为代表。耶律楚材为契丹人,后由金入元,其雄浑豪宕,律诗精严,如兵布阵,且感情充沛。 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其二)》 寂寞河中府,生民屡有灾。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六月常无雨,三冬却有雷。偶思禅伯语,不觉笑颜开。 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刘因的诗讲究理势与文势并举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 刘因《观梅有感》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三、中期的诗文理论及诗文创作 1、元中期的诗歌以“元诗四大家”为最高水平的代表,所谓的“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椁、 揭亻奚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翰林院大学士。四人在翰林院经常一起作诗论文,挥洒翰墨,谈论诗法,有共同的诗歌理论主张,虞集除外(虞集的诗歌理论都包融在为他人所作序跋之中),其它三家都有诗歌理专著,杨载的《诗法家数》、揭亻奚 斯的《木天禁语》等都收入今人诗话总集之中。他们的诗歌理论在元期诗歌理论基础上有所创新。 他们的诗歌主张多崇,但所侧重不同,艺术风格也各有不同,如明人胡应麟所评“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诗薮》)其实四家诗风各异“杨载如百战健儿,范椁如唐临晋帖;揭亻奚 斯如三日新妇,虞集为汉庭老”(见《元诗纪事》) 2、四家文章亦为元中朝之最,而四家中虞集文章最好,文风亦具有趋同性,由于各家所宗法的文章各有不同,因此,文风亦同中有异。 虞集《挽文山丞相》: 徒反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请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虞集《至正改元辛已寒食日示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木妻 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