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第一课时;林觉民(1887—1911);婴儿被嗣;夫妻恩爱;1907年,林觉民奉父命自费去日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留学。
当时两人的长子依新才满周岁,正是最需要找人照顾的年龄,陈意映却告诉丈夫,尽管去追求学问,家里的事情无需挂怀,有自己一人就够了。
林觉民进入日本应庆大学学习哲学,兼修英文与德文。他翻译了《六国宪法论》,还积极发声,在康有为、梁启超来日宣传君主立宪时奋笔写下《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的文章,敢于和权威唱反调。
在日本留学期间,林觉民深受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影响,成为了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依旧发挥着他的演讲才华,以同盟会代表的身份在日本各地巡回演讲,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1月底,林觉民得知黄兴等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遂义无反顾回国响应。先赴香港,后回福建老家召集革命志士。其间,林觉民曾返乡一次,他躲藏于福建西禅寺中制造炸药,将炸药装到棺木中,打算运往广州,支援起义。
陈意映曾挺身而出,要求装扮成寡妇护送棺材随行掩护,可是因为怀孕只能作罢。两人决定,林觉民一人奔赴广州,陈意映则在福建待产。
4月初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
1911年4月24日在九龙岛醉人的夜色中,在狭小的赁屋内,林觉民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慷慨赴义;张鸣歧(清廷两广总督):林觉民,你一表人材的,家境也不错,可为何偏要和乱党裹在一起呢?你为什么躲在暗处,你怕什么?
林觉民:我怕什么?你怕我年轻,我选择了死,可是我依然年轻。你虽然苟活,可你已经老了(流血中…)你读过《天演论》吗?物竞天择,你有没有想过,当今世界列强,有哪个国家不是因为革命才得以强盛的?中国岂能不思革命?
张鸣歧:年轻人,朝廷也不容易啊…
林觉民:朝廷?朝廷把香港割给了英国,把台湾割给了日本,这是朝廷该干的事?!这样的朝廷留有何用?
张鸣歧:我审你,倒变成你审我了…
林觉民:因为你对我无从审起(忍着剧痛,流血中…)
张鸣歧:林觉民,本官有意对你法外施恩…
林觉民:不必了,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
张鸣歧:可你这么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林觉民: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林觉民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地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长子依新后夭折)献给人民政府,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吟咏品味;如晤;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好友冯超骧也积极报名起义,冯母刚去世不久,其父又病危,林觉民劝他留在家中护理父亲。冯超骧竟拔剑而起:“吾意已决矣,国事公也,家事私也;吾爱父之心,何尝不百倍于常人,顾此时当舍私从公。”其父亦从卧榻上强起说:“儿此去,为国努力,勿以吾为念。”其妻也在边上发誓:“君趣去,万一不幸,三月而后,苟无音耗,妾当投缳相从于地下。”冯超骧当即阻止妻子:“此决不可,家中上有老病之父,下有稚弟,我死罪已不可逭,卿若复尔,则仰事俯育,托之谁乎?”
当晚,他们同宿在滨江楼,林觉民无法入睡,冯超骧别父别妻的场面一直在他眼前出现。他在别离亲人时,因为他们还蒙在鼓里,所以生离死别之痛,唯有他自知。他很难想象,如果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突然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又没有片语只言的解释和安慰,老父与爱妻将何以活得下去。所以,当晚他分别给嗣父和妻子写诀别书。;朗读第一段,体会林觉民写此信时的复杂心理和写信动机。;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