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论宋明理学
摘要:章太炎一生治学所谓“转俗成真”而“回真向俗”,故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较少论及宋明理学且评价不高,当受其古文经学背景以及佛老学养之影响。后期则对二程、朱子、王阳明都有较多肯定,至于程朱、陆王异同之辨析,则更多认同陆、王,同情“朱子晚年定论”之说,支持《大学》“复古本”,批评程朱《大学》诠释之“格物”“新民”二说。然而章太炎并未站在门户分歧的立场,与其“新四书”建构等儒学观一致,其朱、王之争或《大学》诠释出发点都是“修己治人”之学,其中又包含着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章太炎朱子学阳明学朱陆异同儒学观
章太炎一生的治学,始于古文经学,后转佛学、西学,再以道家之庄学融会贯通,而建构其独特的“齐物”哲学。至于儒学,则到了辛亥革命之后方才渐渐由批判转部分接受,晚年倡导读经读史,所谓“粹然儒宗”,也就有一个逐步重新评价儒学的过程。对于宋明理学的认识,也不例外。这也就是其所谓:“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世固有见谛转胜者邪?”其前期“转俗成真”,至《齐物论释》而止;后期“回真向俗”,虽不废小学之类,然重点则转向儒家经史,从而重新评判宋明诸儒。
首先可以看一下他的两次学术的自述,在1914年的《自述学术次第》之中说:
余既解《齐物》,于老氏亦能推明。佛法虽高,不应用于政治社会,此则惟待老庄也;儒家比之,邈焉不相逮矣。然自此亦兼许宋儒,颇以二程为善,惟朱陆无取焉。二程之于玄学,间隔甚多,要之未尝不下宜民物,参?戴氏,则在夷、惠之间矣。
此时正是章太炎重新认识儒学的开始阶段,经过了一番《齐物论》新释之后,他认为佛法虽然很高明,但不适用于政治社会,故而需要重新解释老庄玄学;也需要“兼许宋儒”,即使与佛法相比则“邈焉不相逮矣”。他主要还是从老庄玄学的角度来看宋儒之学,则认为二程还不错,而朱熹、陆九渊则依旧多不可取;而二程可取之处还在于“下宜民物”,也即可应用于政治社会,如结合清代戴震的新思想则可到达“在夷、惠之间”,也就是说宋儒之学中当加入伯夷、柳下惠之节操。
到了1916年,章太炎在《菿汉微言》中重新叙述了“思想迁变之迹”,概括而言则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程朱、陆王有不同的态度:其一,“少时治经”,“继阅佛藏”,此阶段则以为“释迦玄言,出过晚周诸子不可计数,程朱以下,尤不足论”;其二,等到“释齐物”“玩爻象”,开启“以庄证孔”的阶段,尚依旧认为“程、朱、陆、王诸儒,终未足以厌望”;其三,也当是学术的成熟阶段,即被袁世凯禁锢两年之间,“重绎庄书”,“操《齐物》以解纷”,然后方才认为“程、朱、陆、王之俦,盖与王弼、蔡谟,孙绰、李充伯仲”,“主静、主敬,皆足澄心”。章太炎说:
余则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程、朱、陆、王之俦,盖与王弼、蔡谟、孙绰、李充伯仲。今若窥其内心,通其名相,虽不见全象,而谓其所见之非象,则过矣。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文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欲当为理,宜于宰世,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
深研佛学与《齐物论》之后的章太炎,方能做到“割制大理,莫不孙顺”,也就可以更好地评说与应用宋明理学了,认为程朱、陆王其实与王弼、蔡谟等魏晋玄学家,也处于伯仲之间,但就名相而言,则还是在“见全象”与“所见之非象”之间,尚不能得其真,然而皆为有用之学。进一步来看,儒学有好玄谈的,也有好实事求是的,有主静也有主敬,这些都可以实现“澄心”,都可以实现外在的“利物”与内在的“遣忧”,可以让程朱、陆王“各从其志”。“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则是说汉宋之争,也是没有什么必要多纠结的,其实这也是其一生的态度。
结合这两篇自述,则可知章太炎在其自身的哲学建构完成之后,方才重新钻研宋明理学,并对程朱、陆王之异同等问题,都作了较多的辨析,從而形成其重构儒学的新理念。
一、前期之论宋明理学[见英文版第41页,下同]
不过在讨论章太炎后期的宋明理学观点之前,先简要回顾一下其前期对于宋明理学的基本看法。其前期相关的文献并不多,较为典型而笼统地论及儒学的文章有《论诸子学》:
盖中国学说,其病多在汗漫,春秋以上,学说未兴,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子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者,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故。故中国之学,其失不在支离,而在汗漫。自宋以后,理学肈兴。明世推崇朱氏,过于素王;阳明起而相抗,其言“致良知”也,犹云“朱子晚年定论”;孙奇逢辈遂以调和朱陆为能,此皆汗漫之失也。
孔子思想对于中国最大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