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说课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 古诗二首 说课稿 《登鹳雀楼》说课稿 一、说 《登鹳雀楼》是小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低年级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说教目标 1.知识方面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习古诗。 教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说教法、法 (一)情境教法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中,我采用了“情境教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生入情入境,激发生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要十分重视法的指导,培养生的自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生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点拨,使生掌握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生运用这一方法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生乐、会。 (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朗朗上口。教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优美,既培养了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四、说教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生读) ⒉.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记录下自己所见所想的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读读课题。 3.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习。生一起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 4.一起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交流 (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势!)男女比赛。 (5)师边深情地叙述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好好地读读。(师生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

文档评论(0)

钟爱书屋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为中小学学生教育成长提供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课堂帮助学生教师更好更方便的进行学习及授课,提高趣味性,鼓励孩子自主进行学习,资料齐全,内容丰富。

认证主体韵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40JF6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