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行业深度报告:新时代的复合材料,下游市场蓝海激荡.docxVIP

碳纤维行业深度报告:新时代的复合材料,下游市场蓝海激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纤维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增势较强 碳纤维是以经过特殊处理的高质量聚丙烯腈(PAN)为原料。PAN 基碳纤维拥有 1000至 48000 条碳丝,每条碳丝直径为 5-7μm,都是微晶石墨结构。碳纤维通常与树脂一起固化成复合材料。由聚丙烯腈纤维原丝制得的高性能碳纤维,其生产工艺较其他方法简单,产量约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90%以上,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聚合、纺丝和碳化等部分。 图 1: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示意图 ,中简科技招股说明书 碳纤维除了具有一般碳素材料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还可以表现出稳定的化学性能以及物理性能。在化学性能方面,碳纤维可加工成各种织物,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物理性能方面,其具有很强的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加工性,因此很多材料都是应用了它的物理性质进行应用的。碳纤维由于具备以上良好属性,可以称为新材料之王。 表 1: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其他材料主要性能特点比较 密度 抗拉强度 弹性模量 比强度 比模量 耐腐蚀性 减 重 率 (g/cm3) (MPA) (GPA) (%) 高强度钢 7.80 1000 214000 1.3 0.27 一般 15-25 铝合金 2.80 420 71000 1.5 0.25 较强 40-50 镁合金 1.79 280 45000 1.6 0.25 差 55-60 钛合金 4.50 942 112000 2.1 0.25 强 40-50 400005.50 40000 5.5 0.25 强 25-35 130000 9.3 0.25 非常强 55-60 190000 6.2 0.25 非常强 55-60 玻璃纤维复 2.00 1100 碳纤维复材 1.50 1400 (高强度) 碳纤维复材 1.60 1100 (高模量) 数据来源:,《当代石油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按照原材料种类,碳纤维可分为 PAN 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 其中,PAN 基碳纤维由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力学性能优异,用途广泛,自 20 世纪 60 年代问世以来,迅速占据主流地位,占碳纤维总量的 90%以上;沥青基、 分类原材料优势劣势应用现状生产工艺较为简碳纤维主流PAN 基PAN 纤维单,产品综合性能优异-原料丰富,理论成纤维强度较低,产规模较小沥青基可纺沥青本低,在碳化阶段 分类 原材料 优势 劣势 应用现状 生产工艺较为简 碳纤维主流 PAN 基 PAN 纤维 单,产品综合性能 优异 - 原料丰富,理论成 纤维强度较低,产 规模较小 沥青基 可纺沥青 本低,在碳化阶段 品重复性差、稳定 产率较高 性不好 粘胶基 纤维素  力学性能较高,耐高温性能好 对设备和工艺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制备成本较高 主要应用于耐烧蚀材料、隔热材料,军工应用占比大 数据来源:,新材料在线,赛瑞研究 按照每束碳纤维中单丝根数,碳纤维可以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两大类别。早期小丝束碳纤维以 1K、3K、6K 为主,逐渐发展出 12K 和 24K。小丝束碳纤维性能优异但价格较高,一般用于航天军工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用品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类别,主要下游产品包括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一般认为 40K 以上的型号为大丝束,包括 48K、50K、60K 等。大丝束产品性能相对较低但制备成本亦较低,因此往往运用于基础工业领域,包括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随着目前碳纤维制作工艺的提升及产品价格的下降,小丝束在工业领域的运用已逐步拓宽。 按照力学性能, 碳纤维可以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 1000MPa、模量为 100GPa 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 2000MPa、模量 250GPa)和高模型(模量 300GPa 以上)。强度大于 4000MPa 的又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 450GPa 的称为超高模型。 图 2:碳纤维按照力学性能分类 数据来源:,中简科技招股说明书 纺丝、碳化、复合三段工艺,原丝制作为技术核心。原丝制备是碳纤维制备中技 术壁垒最高的环节,直接决定碳纤维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原丝制备包括聚合和纺 丝两个环节,聚合是将丙烯腈单体聚合成纺丝液,纺丝决定了原丝的性能。丙烯 腈聚合按工艺不同可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的聚合转化率高,工艺流程短, 是小丝束主要采用的工艺,二步法适合生产大丝束。得到原丝后,将卷绕好的聚丙烯腈原丝进行退丝,预氧化,转化为耐热梯形结构的预氧丝(PANOF),再经低温和高温碳化转化为具有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CF),上浆,经烘干得到碳纤维产品。 图 3: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光威复材招股说明书 供给创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