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这首词写于 1082 年,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作者以古怀今,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还有对自己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感叹 ,是宋词中的经典, 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说重点和难点 全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 处,品味作品的语言;而难点在于: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说学生情况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在前面接触了唐诗, 对鉴赏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词的鉴赏还有些隔膜。 针对这样的学情,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唐诗鉴赏知识为基础, 积累基本的宋词鉴赏知识,提高宋词鉴赏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 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2、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法和学法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诵读感悟法。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我会认真引导学生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情景教学法。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模拟实景, 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直观地感受情境和意象。 合作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六个步骤。 (一)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分组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词义,用问题卡片的形式针对本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 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 震烁千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苏轼笔下的赤壁,聆听苏轼心灵的独白…… 以此导语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文名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同时老师提问作者生平、思想、写作背景等内容,检查预习情况, 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试读。学生试着读课文,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 2、听名家录音范读。多媒体播放此词朗读,让学生与自己之前的试读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3、学生朗读。学生齐读,单读。 学生在诵读之中初步体味词的意境,获得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文章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词的意境。 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范读,一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然后用素描的技法画出来,我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画,学生与自己的相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随后用老师语言再现当时场面。运用声音、图画、文字等方式完成情境的创设。 (五)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这首词上阕的豪放风格体现在哪?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之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石嶙峋高峻,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用“穿”“拍”“卷”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 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使学生体会写景豪放,壮阔宏伟。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本词用字的妙处。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苏轼为什么只提到周瑜?而不提曹操、诸葛亮或者刘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①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②建功年龄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③机遇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表现了苏轼对周瑜的羡慕。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曹操、孙权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而本文中却写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符合历史吗?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补充:不符合历史。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退回北方,仍派曹仁驻守。周瑜一身戎装,与其对阵,身先士卒,右肋中箭,落马被人救回。苏轼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周瑜的才干。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感悟体会本文写人豪放,叱咤风云。 苏轼的人生观是豁达的,但是词中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是否体现了苏轼的消极情绪?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有悲观,但更是超脱与豁达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