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docVIP

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 1 一、关于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 3 二、房山县凿修泉池情况 4 三、工程成效及意义 6 文2:从城镇化进程看房地产发展 8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 文1:从民国碑刻看房山县民国二十五年凿修泉池始末 摘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为了复兴农村,在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对辖区内各县开展了凿泉建设,时属河北省管辖的房山县(今属北京市房山区)曾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凿泉疏渠工程,保存至今的三通石碑见证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结合民国档案资料,文章对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开展的房山县凿修泉池工程进行了论述 水利者,农业之本;农业者,民生之本。为了养护民生,以巩固其统治,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水利建设,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亦不例外。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为了复兴农村,在国民政府开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对辖区内各县开展了凿泉建设,时属河北省管辖的房山县(今属北京市房山区)曾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凿泉疏渠工程,保存至今的三通石碑见证了这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 房山县富民第一泉纪念碑,现存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下营村,被砌筑于富民第一泉泉池南侧的石墙上。碑呈长方形,碑阳有字,碑高79厘米,宽29厘米,厚度因砌于墙内无法测量。碑阳文字计30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月 日」房山县富民第一泉」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凿修”。其中大字高8厘米,宽7.5厘米;小字高5厘米,宽4厘米(图一) 房山县富民第三泉纪念碑,位于房山区高庄村南(原属四座庙村),碑座半埋于水泥地下,碑身被砌于院墙上。碑为方首抹角,高94厘米,宽46厘米,厚度露出墙体2厘米。方趺座,长62厘米,地面以上高15厘米,厚10厘米。碑阳文字计30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月 日」房山县富民第三泉」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凿修”。大字高8厘米,宽5厘米;小字高、宽均4厘米(图二) 房山县富民第五泉纪念碑, 2016年初在高庄村南修路时出土,现存放于高庄村委会院内。长方形,无碑座,高74厘米,宽32厘米,厚14厘米。碑阳有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月 日」房山县富民第五泉」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凿修”。大字高、宽均6厘米;小字高4厘米,宽3厘米(图三) 由碑文可知,三通石碑均刻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刻立单位是“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是为记录并纪念房山县富民第一泉、第三泉及第五泉的开凿而立。从碑文来看,当时开凿的应不止此三泉。 一、关于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 民国政府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河北又为农业大省,因北方少水,一遇旱灾,农业收成即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928年北伐胜利后,晋冀察绥及平津成为阎锡山的领地,军政大权在握,1929年8月10日阎任命徐永昌为河北省主席。徐于9月9日就职[1]。当时正值水旱灾乱,民生凋敝,徐永昌到任后创建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致力兴办河北灌溉事业,以银币十万元作为试办资金[2],开始推行凿井开渠,以培养民力。为了委员会的运行,他亲自筹措资金,一是与银行界交涉,以长芦盐作抵押,从银行借款350万元,二是从庚子赔款中借到350万元,共计700万元,用于开展打井、修渠、建水库等水利工程[3]。徐永昌在河北省主席任内仅短短的一年有余,自认为成立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是任期内所做令他感到满意的三件事之一。 1930年,徐永昌离职,该委员会被裁撤。1934年复设,“1935年9月28日,冀农田水利委员会在保定召开全会,会议推商震等七人为常委”[4]48。翌年(1936),时任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将组织加以健全,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为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主持日常重要事务的决策执行机构,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及委员会托付及决议的事项,宋哲元与冯治安都曾担任过本会委员,张吉墉、梁建章、王秉嘉担任过本会常务委员[5]。作为民国时期河北省的水利行政机构,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在成立初期几度兴废,地区水利建设得以短暂发展,实施了凿泉、凿井等水利工程,穿渠引水灌溉农田,灌田亩数显著提高,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34年至1937年间房山地区开展的凿泉建设即是由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组织实施的。 笔者在查阅与河北省农田水利委员会相关的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三本记载该委员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成绩书。第一届成绩书刊印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记载了1934年冬调查泉池的情况,涉及24个县,阅泉315处,调查的每处泉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