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 导学案.docx

统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 导学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比较《芣苢》与《插秧歌》写作手法与语言的异同。 2.朗读古代诗歌,感受韵律美和节奏美;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劳动场景。 【基础回顾】 一、《诗经》 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2、《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160;《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105,又分《小雅》31和《大雅》74;《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 【分类突破】 任务一:知人论世,走进诗情画意的劳动场面。 (一)《?芣苢?》 芣 苢?? 《诗经˙周南》 ? 采采① / 芣苢② ,薄言③ /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有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⑤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⑦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⑧之。 1.《诗经》与《芣苢》 2.文本解读:《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二)《?插秧歌》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②。 唤渠③/朝餐/歇半霎④,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⑥/鹅儿/与/雏鸭。 1.杨万里与《插秧歌》 2.文本解读: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及诗中描写劳动场景的动词,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任务二:朗读诗歌,感受诗韵,比较鉴赏。 反复朗读这两首诗,认真体会诗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在此基础上,说说两首诗诵读时分别有什么特点。 【拓展训练】 1.《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授”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这些动词顺序能够调换?说明理由。 不能。①这六字分三组,首先是“采”“有”,这是概略地叙述采摘劳动。然后是“掇”“捋”,这是对采芣苢动作的具体描写,或摘取,或捋取,真切又生动。最后是“袺”“襭”,两个字皆是“衣”部,或是手提起衣襟兜着,或是以腰带掖起衣襟来兜着,都是对以裙襟盛取采得的芣苢的动作的具体描写,展现了一幅集体采摘的动人劳动场景。②六个变化的动词,表现了采集芣苢的全过程,层层递进、有条不紊,从采获写到收盛,直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切合劳动过程,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2.《插秧歌》在描绘该劳动场景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①正面描写。动作描写。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系。“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少分工严密、配合默契低头插秧的专注,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五、六句,撷取田夫“低头折腰”的动作,生动再现了农夫为赶农时无暇顾及家人呼 的紧张与忙碌。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重。“照管鹅儿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②侧面环境烘托。“笠是兜鉴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③比喻手法。“笠是兜鍪囊是甲”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艰辛与紧张。④白描手法。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农家热火朝天的插秧图。 3.有人说《插秧歌》的第三四两句“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有自嘲之意,也有人说,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表现,你如何理解?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宋代〕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1、这首诗的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简要分析。(4分) 2、综观全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全国Ⅰ卷改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