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庄智慧中的人生修养之道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上海行政学院 谷宇 教授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主要内容 一、老庄其人; 二、老庄智慧中的修养精髓;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一、老庄其人; 1、老子其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道教遵奉其为太清道德天尊。 “老”和“李”都是老子的姓氏: 按照先秦对思想家称呼的惯例 (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 先秦贵族一般都有几个姓氏,老子应不例外(先秦时的贵族有姓有氏)先秦时“老”是一个姓或氏 (《风俗通》“颛帝老童之后。”)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道德经》 《道德经》原名《老子》成书于春秋末叶 ; 相传为老子在函谷关前所著。《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之学被历代学者成为玄学,老子曾多次以玄喻道,以玄惯德。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2、老子的思想来源; “古之道术” 庄子指出:老子思想来源“古之道术”,十分深刻、准确,启人深思。 “古之道术”,含义十分深广,有下列内容:1、治国之术;典章制度,仪礼,学说等, 2、学术思想;理论、观念、信仰等; 3、人文道德,主要是帝王将相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等。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包括古代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养生等,都属于“古之道术”。《老子》(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出于史官” 春秋时代的史官,被誉称为“国宝”。老子二代为周之史官,是国宝中的“国宝”。是春秋时代“柱下史”(史官)杰出代表人物。既熟悉夏殷周的历史发展,成败得失的原因,又亲身目睹诸侯之间的并吞残杀,君王的成败得失,祸福演变,以及重大的社会事件,诸如战争、瘟疫、水灾、旱灾、地震等,从中获得极渊博的知识和感悟,成为大智大慧的“古之博大真人”!形成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无人可比。 老子思想五千言,“道”与“德”是五千言的精髓。是从夏殷周近三代1500多年的历史“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提炼而成的“金科玉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得《易》之体” 北宋邵雍曾说明: “老子得《易》之体”。 《易》64卦讲三道:天道、地道、人道。《老子》81章也讲三道:天道 、地道、人道、讲得更为具体、深刻、精确。从古到今的学术著作千千万万,堆积如山,还没有第二部书仅“五千言”把天道、地道、人道解释如《老子》一样精辟、独到。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老子智慧的地位:中国文化的次级源流 中华文明的初级源流:《周易》; 中华文明的次级源流:《老子》; 中华文明的三级源流:诸子百家; 佛教是外来思想,后与儒道合流,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思想在老子的影响下逐渐成熟,最终成为传统中国的主流文化。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圣人间的对话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孔子走到黄河边的时候,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孔丘站在岸边很长时间,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听到孔丘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孔丘说:“水有什么德行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孔丘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说:“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