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一)货物质量保证方案 2
1、来源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2
2、加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4
3、包装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6
4、保存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7
5、运输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9
6、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 13
(一)货物质量保证方案
1、来源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如我公司中标后立即与各相关公司、基地联系,由其安排组织货源,严格执
行国家食品生产标准,每一批次质检报告随货同行,送交主管部门备案。
本公司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
二、履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对供货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企业资信证明证件和食品质量证明进行检查登记,将索取的各种资信证明、商品质量证明的原件或复
印件存档备查,并在经营中亮明食品的产地或进货渠道。
三、建立进销台账制度。进货台账记载生产厂家或供货单位、购进数量以及
产品生产日期,销货台账注明产品销售数量及食品销售去向等情况。
四、不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商品和物品:
1、假冒伪劣商品,国家规定淘汰的商品,过期、失效、变质商品;
2、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动植物及其制成品;
3、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
4、低价商品冒充高价商品。
五、实行不合格食品自查退市制度。发现不合格食品自查退市,对已销售的
有安全隐患的食品,主动召回,彻底消除消费安全隐患。
六、工作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持证率为100%。
七、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对于顾客投诉,实行先行承诺制。如违反上述条
款,一切行政、经济及法律均由本公司承担。
公司确保在与外部供方签订协议前,充分进行沟通,确保外部方提供的产品、
服务或过程要求明确具体。与外部供方沟通以下要求:
1)所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要求;
2)能力,包括所要求的人员资质能够满足订单的需求;
3)外部供方与组织的接口;
4)对外部供方绩效的控制和监视;
5)公司或顾客拟在外部供方现场实施的验证或确认活动。
另外,针对本项目公司加强原材料采购、验收标准:
1、大米粮油类:
(1)严格按照国际食品卫生要求;
(2)保证产品为国家或当地知名品牌;
(3)保证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
(4)等级为一级/一等。
2、牛奶:
(1)保证产品为国家或当地知名品牌;
(2)为大型商超在售款;
(3)产品生产时间为48小时内
(4)非复原乳产品。
3、果蔬类:
(1)采购自正规批发市场;
(2)果皮完整、色泽鲜亮、果实饱满、蒂部不干枯,成熟适度。
(3)果实坚实,水分足,皮不干缩、形态完整。
(4)表皮无斑点、腐烂,无虫咬、破伤及霉点。
(5)有瓜果的自然香味,无异味。
针对本项目,公司保证采购方拥有符合卫监部门的有效证明材料,各类证照齐全,公司做到“来源能够追溯、去向可查证”的目的,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客户“溯源标准”提供票证,做到货到票证到。我公司承诺:若
验收中无票证、货与票证不相符的采购人能够无条件拒收。
原料采购
种植生产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原因是食品生产环节过多,没有责任主体,无法追溯
种植生产
产品流通
商品销售
2、加工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一
个重要任务就是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安全的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体系
为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制定了90余个配套规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卫生监督
处罚等各方面的管理。近些年,还颁布实施了《食
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运
输单位卫生规范》、《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
抽检规定》等法规和规范。在加大食品生产经营
阶段的立法力度的同时,还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
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
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条例》、《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和《食品安全法》等。
二、技术支撑体系
为做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我国不断加强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监测和评估等工作。全国现有食品监测机构5000余家,通过完善检测方法、加强质量控制,检验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检测机构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监测网质控考核。我国高度重视危险性评估工作,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装材料树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险性评估;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还专门开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强化剂等评
估。
三、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
为掌握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卫生部重点开展了食品监测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建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