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与情绪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ocxVIP

支气管哮喘与情绪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支气管哮喘与情绪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林宛璐,卢峰 (1.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0 引言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高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我国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世界上哮喘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失眠等。焦虑是指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常有心慌、恐惧、担忧、惴惴不安等症状,甚则引起多汗、心动过速等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哮喘是一种病程长、迁延不愈的慢病,患者常流露出抑郁、焦虑等情绪。大量研究表明,哮喘与抑郁间或存在共同发病机制,使用治疗哮喘的药物或可加重焦虑抑郁情绪。 1 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特征 2022年《柳叶刀》发表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tudy):在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4.2%患哮喘,全国约有哮喘人口4500万,其中约有1.1%的人患气流受限,达1300万。不同性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只有1/4的哮喘患者报告曾被医生诊断。接受过正规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仅有5.6%。研究显示:与哮喘患病有关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有:吸烟、使用生物燃料、暴露于高浓度PM2.5颗粒、在家暴露于霉菌、异常体重和受教育程度、过敏性鼻炎史、父母呼吸道疾病史等。[2]房莉颖等[3]对128 例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研究显示,哮喘并发抑郁状态的患者占 46.9% 。 在临床中,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生物医疗模式。哮喘作为身心疾病也受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作、生活压力加大等因素,加上疾病经济负担重,疾病重复发作和加重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以及患者本身的体质因素的影响,伴发抑郁、焦虑越来越多。孔艳玲于今年一项对哮喘患者179例及其主要照顾17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焦虑、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提示,哮喘患者广泛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照顾者的抑郁和焦虑评分高、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医保种类、婚姻不幸福、哮喘控制评分低、居住环境差等[4]。Joaquín Sastre等[5]纳入了3182名西班牙中度至重度哮喘患者,依据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调查哮喘伴抑郁、焦虑情况,分别有24.2%和12%的哮喘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 中医研究方面,杨惠琴[6]等将30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分为寒哮、热哮、风痰哮、燥邪伤肺、肝郁5型,了解哮喘患病率,性别分布,证型构成比,诱发因素构成比,不同证型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等。结果显示:女性哮喘患者占64%,证型主要有肝郁、燥邪伤肺、热哮,诱因以外感、过敏、情志为主。哮喘伴抑郁的患病率为48.9%.哮喘伴抑郁患者以肝郁型为主占75.8%,燥邪伤肺型占20.1%。哮喘伴抑郁主要与肝郁相关。哮喘发作诱因中情志因素占23%。怒伤肝,肝气犯肺,肺气不能肃降则喘促气急。说明情志因素与哮喘的发作存在一定相关性。 2 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 2.1 中医病因病机 哮喘即“哮病”“哮证”。在古籍中已有详细记载。在东汉时期,《金匮要略》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对其发作时的症状做了阐述。而“哮喘”这一病名被首次提出,是在元代的《症因脉治》中。至明代,医家虞抟进一步区分了哮与喘,“哮以气息言,喘以声响言”。后世医家总结出:“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故一般统称为哮喘。 郁哮等与情志失调有关。哮病有“伏痰”宿根,是发病基础。外邪入侵,吸入烟雾花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虚病后是病因。《内经》曰:“木得土而达”。当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木不疏土,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木旺乘土,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郁哮得发。有研究发现,肝主疏泄类似于西医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此轴与哮喘、抑郁发病相关。“悲为肺之志”,过度悲伤使肺气抑郁,《理虚元鉴》曰“肺气一伤,百病风起,风则喘”,肺气既伤,成为“潜病之脏”,邪从外入和情志内伤可致肺气失宣。气道挛急,风哮发作。抑郁等情绪变化可引起气道植物神经紊乱、免疫力异常、组胺等物质释放,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变化[7]。晁恩祥教授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提出“风哮”的病名,且以“风盛挛急”来解释“风哮”的病机,其症多见有鼻痒、咽痒等过敏反应症状,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与各病因引起的免疫异常有关,包括情志失调,抑郁类似于“肾阳虚”,肾阳虚可致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水液运输停滞,聚而生痰,互为加剧,致五脏失调,因寒诱发,加之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寒哮发作。情志致病易伤心神,也易伤脾肾等,“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志抑郁花火,木火刑金,或火热之邪内侵,导致心火上炎致热哮[8]。 对哮病的认知偏差可致抑郁,心神能调节、统摄情志,“任物者谓之心”,平素有心神不宁者,更易

文档评论(0)

小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