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05课《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一书。2. 理解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3.体会孔子关于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指社会中下层人员从事的工作及相应的技能和技术),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孔子,也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孔子,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论(编纂)语》1、编者: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2、内容: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3、结构:全书共二十篇,每一篇由若干章组成。4、地位:“四书”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作品介绍“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yì》《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 《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次表现为“忠恕”,“忠恕”的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等的、推近及远的爱。二,“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一种修养功夫,既包括克制私欲,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孔子认为,“为仁由己”,也就是说“为仁”主要是靠自己的修养功夫而实现。三,“仁”是德性的统称。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此外,作为人的最高道德原则的“仁”,与义、礼、智、信并列。四,“仁”是孔子所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礼”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孔子主张的“礼”就是“行为规范”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礼”起源和核心是尊敬和祭祀祖先。周礼是周初确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相当于后世的法律。 周礼包括礼制、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礼貌(义),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目的是为了“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礼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了解背景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正音:自省 x?ng 如乐何 yuè 文质彬彬 bīn譬pì如未成一篑 kuì八佾 yì整体感知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敏:勤勉。安:舒适,安逸。于:对,对于。有道:有道德的人。已:通“矣”,了。正:修正。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啊。”文本探究对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君子要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