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拔罐疗法 主讲人:XXX
01第一部分常用罐具
玻璃罐 用玻璃制成,形如球状,肚大口小,口边外翻,有大中、小3型。 其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 临床应用较普遍,其缺点也是容易破碎。 罐具
竹罐 直径3~6cm坚固的竹子截成6~10cm不同长度磨光而成。 优点是取材容易,轻巧价廉,不易破碎。 适于药煮,临床多有采用。缺点是易爆裂漏气。 罐具
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凸出,状如瓷鼓,底平,口径大小不一,口径小者较短,口径大者略长。 特点是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摔碎损坏。 罐具
抽气罐 抽气罐用玻璃或塑料制成。有青、链霉素小药瓶制成的玻璃抽气罐,有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有电动抽气罐等。 此罐的优点易于掌握,不宜烫伤;缺点是无火罐的温热刺激。 罐具
01第二部分吸拔方法
闪火法 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火罐
贴棉法 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略浸于95%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需防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 火罐
投火法 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此法多用于侧面拔。 火罐
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上。 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强。火罐
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3滴,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此法需防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 火罐
水罐法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即将完好无损的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1~2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住。 这种方法所用的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水罐
抽气罐法 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以上各种方法,一般留罐10~15min,待施术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 若罐大吸拔力强时,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 抽气罐
01第三部分拔罐方法
留罐法 将罐子吸拔于施术部位10~15min,然后将罐起下。 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应用, 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拔罐方法
走罐法 此法亦称推罐法。最好用玻璃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拨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 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痛等。 吸拔方法
闪罐法 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吸拔方法
留针罐法 简称针罐。即中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留置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取出。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吸拔方法
刺络拔罐法 又称刺血拔罐法。即现将应拔罐部位的皮肤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火罐吸拔于点刺或扣刺部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作用。一般留置10-15min。 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吸拔方法
01第四部分起罐方法及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 主讲人:XXX起罐方法及注意事项2019.02
起罐法 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轻缓为宜。 起罐方法
罐印紫黑而黯者 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 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