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明确问题的内容及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说课课件.pptx

第3课时明确问题的内容及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说课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通用技术 苏教版 必修 技术与设计1 第三单元 明确问题(第三课时) 宿城一中城南学校 王纳新 说教学策略和思路 说课标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内容 说教学目标 说学科核心素养 说学情 说教材 一、说课标 (1)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技术设计环节的实践。 (2)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撰写试验报告,并体验技术探究、技术革新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科核心素养 (1)技术意识:能结合具体案例的辨析,形成对技术的理性态度和评价。 (2)创新设计:能借鉴技术设计案例和技术规范,尝试制定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面对熟悉的技术情境,能运用技术语言分析用户特定需求,明确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形成基本的技术设计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观念和亲近技术的情感。 三、说学情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且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发现问题已经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在上两节课当中已经知道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笔的演变历史可以发现问题,但缺乏对问题及问题价值的敏锐性,也对自己能否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缺乏信心。此外学生对于上节课的台灯的技术试验对于光照度这一点,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及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来发现问题的方法也比较陌生,对这两种方法在主动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提高观察的敏锐性,以及深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深入学习。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从实际案例出发,从小到大,从个体到整体,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四、说教材 第三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 第三章第二节“明确问题”由“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和“设计计划”三部分内容组成,明确问题是保障技术设计成功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有助于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等技术设计环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设计一个能让学生实践、经历明确问题环节的项目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五、说教学目标 (1)理解“明确问题”的重要性。 (2)结合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体验明确问题、明确设计要求的过程,形成创新设计能力。 六、说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明确设计问题的内容及价值。 (2)理解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设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七、说教学策略和思路 (1)以多功能笔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对案例稍作调整,呈现生活中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激发学生设计热情。 (2)以学生为主体,用“小组讨论一合作探究”的方法,以“设计一款多功能笔”为例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努力发现各种技术问题,并尝试着明确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八、说教学过程 先复习上节课知识后,以设计一款多功能笔为案例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明确问题。 创设情境 复习 八、说教学过程 明确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细化问题的内容—具体做什么? 以设计一款多功能笔为例,来细化问题的内容。 以提问、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紧随教师的节奏,从最初模糊的问题,一步一步走向明确,为接下来的项目设计打下基础。 八、说教学过程 2.判断问题的价值——值不值得做? 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从哪些方面判断多功能笔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最后教师总结,能让零散的知识贯通起来。 八、说教学过程 3.分析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能不能做? (1)设计对象 以不倒翁的儿童玩具为例,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案例新颖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最后教师总结,能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八、说教学过程 3.分析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能不能做? (2)设计者 以不倒翁的儿童玩具为例,分析除了受设计对象所涉及的标准和因素的限制外,问题的解决还受到设计者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以案例进行分析,学生更容易接受解决问题所受到的设计对象和设计者两方面的限制。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