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2.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叶,母亲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研读《荷叶·母亲》  [设计意图] 通过研读诗歌内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进而理解诗歌主旨和意境。 (一)反复诵读,熟悉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①标出生字、生词,查阅工具书。②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③引导学生评价。】  2.再读课文。  【男女生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结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二)感知课文,初读印象。  1.文中都写了哪些时候的红莲?  〔明确〕 ①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②雷雨越下越大时的红莲;③被荷叶覆盖时的红莲。  2.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文章主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 母亲。  3.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写母亲是抒情,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生根据问题提示,展开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提示。】  1.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为什么4~6自然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  〔明确〕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文章结尾段运用了什么修辞?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三、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两首诗歌都是赞美母亲的,在学完两首诗歌后,学生会受到很大的启迪,借此机会,让学生组织语言对母亲表露心声,既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其情感的熏陶。  《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示例1: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示例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示例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示例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但是不管怎么样,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1.搜集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理解诗歌含义。  2.回家做一件实事,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