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4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树的牧羊人 课题 《植树的牧羊人》 备课人:范晓丽 学习目标 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初步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2.学生初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以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比较《孤独的牧羊人》与《植树的牧羊人》的异同。那么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羊人形象? 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文中寻找答案。 二、【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三、【整体感知】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做些圈点勾画,可以圈出关键词语,画出重点语句。)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为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赞美了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植树老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四、【课文解读】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领全文,赞扬牧羊人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五、【深入探究】 (一)初见牧羊人 1.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荒凉,贫瘠,干燥,人烟稀少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这些直接描写牧羊人的细节内容,从正面刻画了牧羊人的性格,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2.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既描写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易。也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2)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体现了牧羊人安静、忠厚、不张扬的性格特点。 (3)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爬”“戳”“放”“盖”这几个动词写出了牧羊人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劳动情景,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4)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二)再见牧羊人 1.再次见到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 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1)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把“白桦树”比作“少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活力、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的不懈追求初显回报。 (2)“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议论,恰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