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默读,提高阅读速度。 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牧羊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学习圈点评注的方法。 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二、预习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劳(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事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事。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 第四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五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3.请分别写出“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 【交流点拨】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 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 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二)深入理解 在你眼中,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三)技法赏析 1.本文运用第几人称来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2.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漠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与后文荒漠变成了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 3.作者最后为什么还要写来到这里的居民的精神境界? 【交流点拨】通过写居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从侧面衬托牧羊人的贡献之巨大,他不仅改变了荒漠,还改变了人。 四、板书设计 初遇牧羊人: 群山荒芜 村庄废弃 泉眼干涸 狂风呼啸 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树木挺拔 重见溪水 创造的 最后一次相见: 微风飘香 树木歌唱 奇迹 泉水长流 人口增加 村庄富饶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直面不幸,勇敢超越,实现人生价值的牧羊人又何止一个人呢?请你再找找身边的“植树的牧羊人”的事迹,并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交流】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