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 植树的牧羊人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 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第1课时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 知识卡片】 1.作者作品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写作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目标导学二 字词积累】 3.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干涸(hé)   坍塌(tān)   废墟(xū)   浇灌(guàn) 帐篷(péng) 溜达(liū) 水渠(qú) 流淌(tǎng) 缝隙(xì) 酬劳(chóu) 沉默寡言(guǎ) 4.解释下列词语。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干涸:干枯,没有水。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转悠:漫无目的的闲逛。 溜达:散步,闲走。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文中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 阅读感知】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内容 牧羊人的活动 环境的变化 一访牧羊人 (1913年) 为“我”打水、拣 橡子、种橡树 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 倒塌 二访牧羊人 (时隔6年) 改养蜜蜂、一直 在种树 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 林,看到了溪水 三访牧羊人 (1945年6月) —— 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 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 3.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 明确:种的树有:橡树、山毛榉、白桦树;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目标导学二 评价人物形象】 4.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 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他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目标导学三 把握文章主旨】 5.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包含赞美之情。 6.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更严谨。 步骤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知识目标   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 情感目标   体会对比和第一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难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