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材
一、技巧:前滚翻 二、小游戏:前滚翻绕障碍接力比赛
教学目标
认知:能简要复述组合动作
情感:培养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作风
技能:进一步改进动作,提高质量,能做到较协调连贯
负荷: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素质和平衡能力
重点
难点
动作连贯协调
用规范准确的动作练习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教学
运动负荷
次数
时间
强度
准
备
部
分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________________
二、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
三、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 ▲
准备活动慢跑;
五、动物操:1、模仿小鱼 2、模仿青蛙 3、模仿鸭子
4、模仿小鸟
五、专项准备活动:垫上团身滚动
7
基
本
部
分
前滚翻
教师示范前滚翻动作,讲解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
1练习前滚翻
2反复强调动作要领多练习
3学生相互帮助纠正
4请动作好的学生表演,教学小比赛
小游戏:滚翻双膝夹沙包接力比赛
1布置场地,进行分组
2讲解游戏规则
3比赛
4评价以及口头表扬获胜队
29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整理活动;
二、小结
三、布置课后练习
四、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4
场地器材
体操垫22块
完成动作情况预计
90%
心理负荷预计
注意力
一般
练习密度预计
35%
情绪状态
一般
平均心率预计
意志表现
较好
心率指数预计
课后小结
课上,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球和木块哪一个易于滚动。”接着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纸球和木块进行演示,并让一个学生出列试体验,最后得出结论;球比木块容易滚动。我正陶醉于刚才的情境并准备总结前滚翻动作要领时,突然,王一可同学举手题问:“如果作用于木块一定的推力,而球不受力或受到一定的阻力呢,他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队伍里一下热闹起来,有人称赞,钦佩他的善思,好问,也有人说他无事生非,还有的学生看着我,可能是急切地盼望答案,也可能在想:老师,这下您也答不出来了吧……随后,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突如其来的发问迫使我瞬间作出反映:“刚才王一可同学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很有思考价值,但却被我们忽略的问题,我很感动,老师提议,对他这种善于动脑,且有独到见解的行为,给予掌声鼓励并表示感谢,下面我们就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运动体验,生活感受,或者从自己学到的相关知识上来寻找答案。没等我说完,就有学生举手。有些学生已迫不及待,我干脆让学生围成一个圈,面对面讨论,这种争论的热烈场面,在我从教生涯中的很大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过。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师生一起把刚才讨论的基本情况加以梳理,归纳,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在受力相同的条件下,球比木块易于滚动,因此,在做前滚翻时,除低头、含胸、团身似球形外,还要推手,蹬地给身体以适当的推力,这时,学生们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按教师的要求分组体验,兴奋不已,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和万分的感慨,显然,今天的契机来源于王一可同学的题问,课堂上学生的题问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可供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吗?如果教师能想方设法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情景,那将来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乐于参加趣味体育活动,乐于展示自己。我特此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易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多次引导下进行学习。
效果分析
1、本节课9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技巧。
2、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等,最高心率160次/分钟左右,平均心率125次/分钟左右,练习密度为40%左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水平二)的技巧教材前滚翻,前滚翻是技巧
中的基本动作,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前滚翻是其他滚翻
的基础,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学生在前滚翻过程中,
身体容易打开,身体产生倾斜。本课将前滚翻定为新授课,通过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前滚翻》评测练习
你知道足球运动员摔倒以后在地上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2.做前滚翻动作的口诀是什么?
(一蹲,二蹬地,三低头,团身前滚橡皮球。)
3.保护与帮助部分,能够让你跟你的同学之间感情更加融洽吗?
4.低头着垫子时,用我们头的哪个部位?(头后)
5.你能独立完成动作吗?
6.小结部分,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你还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整体效果比想象中的好,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虽有差易但差距不大。对于内向、缺乏自信的同学,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