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旅游文化 黄书河 《游西江,知苗族》教学活动课例.docx

中职旅游:旅游文化 黄书河 《游西江,知苗族》教学活动课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游西江,知苗族》线上教学课例 【教材分析】苗族民俗风情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旅游文化》项目三 任务四。讲到苗族我们就会很容易想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那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 \t /item/%E8%A5%BF%E6%B1%9F%E5%8D%83%E6%88%B7%E8%8B%97%E5%AF%A8/_blank 村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旅游班的学生,他们虽然对苗族有一些了解,但是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较弱,喜欢新鲜事物和直观形象事物,教师通过线上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游西江来深入学习苗族文化,更能适应旅游学生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苗族的节庆习俗、工艺和民族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对苗族进行深度讲解。 情感目标:在感受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中,激发传承文化的欲望,增强职业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苗族的节庆习俗、服饰、民族工艺、民族歌舞。 难点:苗族银饰和民族歌舞。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见附录),关注西江千户苗寨的微信公众号。 2.人员准备:30个同学,分为5组。设每组组长1位。 【教学过程】 开始句:课前同学们根据老师在云班课布置的任务观看了第一部反映苗族文化,也是第一部宣传贵州省景区的微电影《缘分西江》,跟着剧中的主人公提前走进了西江千户苗寨。并且关注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微信公众号。 今天老师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带大家一起开启今天的西江千户苗寨之旅。 一、寻找西江 首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西江千户苗寨的位置,教师打开百度地图,引导学生找到西江千户苗寨。 师:在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 \t /item/%E8%A5%BF%E6%B1%9F%E5%8D%83%E6%88%B7%E8%8B%97%E5%AF%A8/_blank 村寨。 通过第一环节,让学生直观的跟随老师的镜头走进贵州,知道西江千户苗寨在中国地理位置,致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 初识苗族 过渡句:在课前老师通过问卷星让大家根据自学完成了苗族文化自测题。 师: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大家课前的预习作业,看看错误率比较高的几题,从中我们发现大家对苗族的三大节庆习俗好像掌握的还不是很好,老师现在用表格的方式让大家对苗族的节庆习俗有一个更深的印象,大家可以根据表格进行记忆。学生根据老师的线上分析,有意识的记住重点的苗族节庆习俗。 节庆 时间 习俗 苗年 秋后 祭祖、盛装、走亲访友、踩鼓、斗牛、跳芦笙舞、游方等 龙舟节 农历5月24-27 献祭、对歌、跳芦笙舞等 芦笙节 农历正月18-20 跳芦笙舞 通过第二环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卷星强化知识,采集学生数据,让学生掌握苗族文化基础知识,并通过表格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能够进行很好的记忆。 三、走进苗寨 过渡句:话不多说,现在让我们走进西江千户苗寨。 教师根据课前各小组准备的作业,选择其中两组优秀作业进行课上展示讲解,在讲解中让学生熟悉苗族的蜡染和服饰,教师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并且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对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通过第三环节,深入学生,拓宽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与多感官参与,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并且试着讲解,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解和欣赏微视频中完成本节课的重难点。 欣赏歌舞 过渡句:走进苗族你不能错过苗族的歌舞表扬,尤其苗族的飞歌,大家听听看,苗族的飞歌有什么特点?请在信息框中打出你的答案,是的,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苗族不仅飞歌好听,还有他们的舞蹈也很精彩,说到舞蹈,苗族的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其中最普遍的是芦笙舞。芦笙舞种类多样,有群众性的,娱乐性的,竞技性的,还有的跳芦笙舞是为了祭祀。 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景点就是芦笙场,这个芦笙场是以芦笙为媒,以歌舞为伴,交朋识友,聚会欢乐的地方,同时也是西江千户苗寨举行各种公德公祭的场所。 师:特别是苗族人逢年过节都要在芦笙场,吹起苗族的古老乐器:芦笙,一起跳芦笙舞。芦笙舞一般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在下肢的变化。 学生欣赏芦笙舞,猜一猜是什么性质的芦笙舞? 教师通过课前录制的简单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苗族的舞蹈芦笙舞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通过第四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苗族的歌舞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对苗族文化的深度认识。 五、诉说收获 过渡句: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云班课,在轻直播讨论中用语音讲解今天你学到的不一样的苗族文化。 教师播放学生的讲解,并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